返回旧版

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郑州 研讨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与“中原学”学科建设

河南省社科联  2017-01-09

  为推进中原智库建设,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品牌,进一步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12月23日上午,省社科联在郑州召开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与“中原学”学科建设座谈会。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来自省委党校、河南大学、省社科院、郑州大学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就“中原学”的内涵、外延,建设“中原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推进“中原学”学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的意义、方法和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省社科联副主席王喜成主持会议。

  【观点】

  当天到场的专家学者以“中原学”学科建设为例,共同探讨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塑造问题。他们都说了些啥?

  李庚香(河南省社科联主席、博士、研究员):建构中原学,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河南探索,是省社科联的艰辛原创

  建构中原学,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河南探索,是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建设思想理论文化高地的具体举措,也是为中原崛起、中部崛起提供理论支撑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研究中原学的视角有很多,我们提出中原学是从哲学这个视角切入的。

  中原学的内容。就内容而言,“中原学”以古(古代传统文化)、今(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人(人物)、文(文献典籍)为四大研究领域。在学科上,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个领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原学,不仅要研究中原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中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实现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还要研究我们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互动。

  把握中原学的学科内容,第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中”与“天下”的关系,即要处理好中原文化与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关系,要本着实事求是、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原则,构建新型的现代“中原学”。二是“道统”与“治统”的关系。要重视对道统与治统关系的处理,努力构建二者统一的新形态,注重思想引领力和行为执行力的有机结合。三是“入尘”与“出尘”的关系。这实际上也是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我们必须重新认知灵性和感性,要注重引入诗性和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

  第二要把握好几个哲学范畴:区分公与私、道与德、礼与乐,这是上古时候的三个大范畴;中古时候要注重把握好天理和人欲、王道与霸道、知与行的关系;到近代,就是要处理好体和用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现在,就是要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三要把握好知识体系,要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要把“我是谁”说清楚,把中原思想体系的特色、特质挖掘出来,建立中原思想体系,发出中原文化的话语声音。

  中原学建设的原则。一要坚持以“双创”理论为指导,就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要注重抽象传承、系统传承和具体传承;创新方面,要通过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机制创新等,实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二要立志做真学问大学问。就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研究导向,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努力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三要努力推出理论上思想上的精品,在表达方式上要努力做到深入浅出。

  我们现在对中原学的研究只是一个起点,希望后面能有有质量的、有份量的成果面世,也期望中原学能在河南搞的“双一流”里面找到我们的位置,最期盼的是《中原学》的提出能够为我们中原精神和中原文化提供现代表达,能够创造现代形象,能够提升河南的文化软实力。

  关爱和(河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必须把“中原学”的概念和范围界定准确

  对“中原学”的研究和文化认同,关系到民族信仰与精神凝聚等重大问题。正确回答“我是谁”,以增强民族自信为己任,应该是“中原学”的题中之义。

  “中原学”以中原哲学、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制度为研究对象,努力描述历史、还原历史,准确回答“我从哪里来”,是必要的;在世界文明存在和变化的大潮中,中国如何在本土历史与思想资源的滋养下,完成转型,加快发展,自信回答“我到哪里去”,对中华民族的道路选择,意义更为重大。“中原学”面对过去,也面向未来。

  “中原学”在黄河流域孕育,是黄河文明的组成部分。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体系中,“中原学”既是源,也是流。“中原学”的研究需要审视历史,总结规律,会通学理;更需要以史为鉴,把握当下,关照现实。中原经济区建设呼唤“中原学”成为中原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思想资源。在古代中国所形成的愚公移山精神,在现代中国所形成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都是“中原学”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原学”的研究对象。

  王喜成(省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中原学”研究要突出地域性、特色性、代表性、价值性

  “中原学”属于地域学的范畴,其研究应突出四性问题。第一是突出地域性。“中原学”研究要以广义的中原概念为基础,以狭义的中原概念为核心而进行布局和思考,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限制得过死。

  第二是突出特色性。中原文化具有源头性和原生性、独特性、典型性、继承性和代表性。 “中原学”的研究要抓住这些具最根本的、最具有特色的东西,充分利用我们这方面的丰厚资源,构建相应的学科体系。

  第三是突出代表性,因为地域文化研究必须注意突出地域文化的代表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是突出价值性。要强化应用研究,瞄准我省优势领域,形成广泛的影响。

  张新斌(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原学”可以包括相关的学科,从各个角度研究河南问题

  “中原学”在构建时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一,“中原学”研究属于哪种类型?地域学或者区域学问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地方性学问;二是对古今区域,比如说城市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研究;三是围绕古代的哲学思想研究所形成的的学问。

  第二,怎么样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中原学”和中原文化的关系。为什么要研究“中原学”?二是中原哲学和中原发展哲学的关系。为什么要叫中原发展哲学?三是中原哲学和中哲、马哲、西哲的关系。

  第三,中原哲学与中原精神的关系问题。什么是中原精神?

  总体来说,“中原学”的架构是对河南地方古今发展规律的研究,它可以包括相关的学科,从各个角度研究河南的问题,从而构成了“中原学”的内容。

  丁素(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中原学”要展示中原元素,遵循时代要求

  从研究角度看“中原学”,现在才是初探,在很多问题上还需要谨慎地思考。我提出几点想法。第一,从学术角度来研究“中原学”,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而且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过程。第二,如果作为学科构建,它的基本问题应该是很明确的,范畴应该是规整、完整的,逻辑、线索应该清晰,研究的范式应该是成体系,研究的原则上,应该体现继往开来,展示中原元素。第三,研究路径应该遵循时代要求的,可以做成“短平快”的,且在若干年之内应该是能显成效的成果。要把这样的研究路径体现好,学界上更加自我一点,学理上研究得要更加自觉一些,学识上更加自主一点,学人上更加自信一些。

  田宪臣(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原学”才更具生命力

  要打造“中原学”,要注意两点,一是进一步梳理“中原学”,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基本问题,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广泛地宣传推介,除了召开研讨会,还要出版一些专著,可以尝试在河南的高校当中开设“中原学”课程。要突出河南特色,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三是要明确定位,讲河南故事,提出河南方案,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中原学”才更有生命力。

  蔡瑛(河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编审):要逐步推出相关研究著作,建好学术发布平台

  建设“中原学”一流学科,要借两个“东风”,一个是高校里面的双一流学科东风,如学术点、课程等,一个是地方教材建设的东风。要逐步推出相关研究著作,系统地回应大家关切,讲清楚“中原学”是什么,把总论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让学术界认可。要建好学术发布平台,比如做一个学术期刊,不妨叫《“中原学”研究》,陆续推出“中原学”研究的成果。在这个基础上,整合队伍、整合学术成果。

  李燕燕(郑州大学学报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创建一门新的学科要明确主线框架

  要创建一门新的学科,首先要突出主线,限定在特定某一领域,大的主线框架要清楚,然后再考虑具体做什么、怎么布局。

  贾文丰(郑州工商学院教授):建设“中原学”一流学科,高校是理想的依托基地,大学生是最好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建设“中原学”一流学科,高校是理想的依托基地。高校中的研究梯队比较理想,也不乏“中原学”的受众,大学生是最好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建设“中原学”学科还必须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框架结构,还要重新看看怎么定义?怎么精准?需要考虑这些问题。郑州工商学院要成立专门研究结构,初步定为“中原学”研究中心。

  张志强(河南社会科学杂志总编、副编审):构筑“中原学”是全省加快构筑全国中原文化高地的大事

  “中原学”学科建设应有别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原学”的研究重在知识体系的科学研究,重在出思想,在出思想中出大师。

  把握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打好学科建设的基础。要从以下三方面打实基础:一是组织专家,构筑“中原学”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二个是“中原学”内涵、外延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界定,“中原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要有清晰的界定;三是要注重组织打造“中原学”的专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