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河南日报:李庚香:打造“中原学” 奋力建设思想河南

金水河客户端  2016-08-28

  作者:李庚香 省社科联主席

  思想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导向、推动作用或误导、阻碍的反作用。治国理政,形式上是权力的行使和支配,实质上是思想的引领和指导。从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没有先进的、成熟的思想作支撑,任何统治都难以存在和持久。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都离不开思想的引领。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河南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亟须思想的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国学,实现河南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原崛起,必须探索中原发展哲学,构建具有中原特色、中原根脉、中原气魄的“中原学”。

  治国理政与思想力的作用

  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哲学社会科学则是支撑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理基础。治国理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要求我们必须发挥思想力的作用。思想、权力、利益,分别对应着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支撑经济、政治体系往往需要一个巨大的思想体系。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思想体系之中,并且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思想体系影响着现实的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同时也反过来受现实的经济体系、政治体系的影响。它们共同开拓了伟大的时代,构筑了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因此,治国理政,形式上是权力的行使和支配,是利益的实现和配置,但实质上是思想的引领和指导。

  治国理政,离不开思想力,思想文化对人类社会发挥着巨大作用。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变革,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势力战胜另外一种势力,而实质上则是一种思想或主义战胜另一种思想或主义。可以说,没有先进的思想理论作先导,任何一种政治势力都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都不可能把大多数人凝聚起来,也不可能执好政理好国。同理,一种政治力量的衰落,往往首先是从思想理论上的衰落开始的。

  如今,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与这次复兴相伴随的必将是思想理论的新飞跃。只有对一段时期的历史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理性思考,并将其知识化、概念化、系统化,才能形成新的理论。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建构“中国学”,让中原更出彩需要建构“中原学”。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必须探索建立中原发展哲学。因此,建构与中国崛起、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相对应的“中国学”“中原学”正当其时。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广阔的视角,把“中原学”的建构放到大历史中去看,放到全面决胜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实践进程中去看。

  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需要建设思想河南

  我们始终认为,只有构建能够看透现象背后的战略和哲学,河南的发展才能有大跨越、大格局、大手笔。因此,当前河南发展所缺的不是知识和信息,而是思想和智慧。今天,河南重视运作,重视实干,重视“术”,这是不错的。当代河南的发展,需要有“术”,要运用好政治策略,但更需要有“道”、有“理”,需要战略性思想家。可以说,只有超越“术”的层面,实现政治家、战略性思想家和实干家的有机结合,河南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

  加快河南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河南的软实力,特别是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建设“中原学”、打造思想河南是当前河南发挥思想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中国进行“一带一路”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河南省成为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积极把握这一重要发展机遇,围绕“四个大省”建设进一步谋篇布局,给河南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提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发挥优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善于在实践中创新理论,总结和研究中原经验,推出堪称代表当代中国水准的扛鼎之作,把“中原学”建设成为一流学科,需要我们格外努力。

  “中原学”的提出和涵义

  “中原”一词最初是平原、原野之意,作为地域之名意为“天下之中”。因大河纵横、平原广阔,又称中原。通常来说,中原在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 狭义上则仅指河南。本文提出的“中原学”主要从狭义上的中原(即河南)立论,因为河南最有资格代表中原和中原文化,唯有河南全境,尽在中原文化圈的包括中。同时辐射广义上的中原地区。

  中原文化即中原地区的文化,指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既是一种地域文化,又可谓是其他地域文化的源头。与荆楚、吴越、 岭南等地域文化研究相比,中原文化在20世纪区域文化研究中长期缺失,本文提出建设“中原学”学科,意在整合各学科中的中原文化研究力量,引导中原文化研究方向,将多学科方法集中于中原文化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中,从而拓展中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建构“中原学”,对于振兴河南文化、重塑河南形象,对于提炼中原文化精神、引领河南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中原学”,即在地域上以河南为中心,以中原文化为研究内容,以河南乃至全国的中原文化专家为研究主体,将当前研究中原文化的专家整合为一个“中原学”研究群体,形成研究中原文化的高端团队,以继承和发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现代中国文化为指向,以凝练中原文化精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直接目标,以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追求,构建具有中原特色、时代风貌的“中原学”。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现代“中原学”将是在中原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仅要研究中原传统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与特质,研究中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实现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还要研究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推进中原发展的理论创新,引领时代思潮,构建“中原学”与当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体系。可以说,“中原学”将以古、今、人、文为四大研究领域。在学科意义上,“中原学”应当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个领域。

  打造“中原学”、建设思想河南的三大载体

  上述“中原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精神,落实下来需要切实的思想载体。概而言之,发展“中原学”、建设思想河南可以重点打造三大载体。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原智库。中原智库是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地方性智库,建设中原智库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明确中原智库与其他智库或文化建设之间的界限,明确中原智库的内涵与外延,打造河南的区域文化形象。中原智库的建设要高举绿色与和谐的大旗,确立人与自然共生、共赢的发展目标。中原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出发,倡导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发展理念,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投资心理。建设中原智库,要从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的视角,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河南特色的文化发展体系。在中原智库的建设中,可以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加强中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和输出能力。

  要整合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力量,努力建设一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大型专业数据库,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机制,打破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壁垒,深入探索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模式,建立跨界融合的学术团队。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以优势学科为重点建立协同创新体,集中不同学科的力量,建立选题沟通机制、队伍共建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项目评估机制等,进行跨机构、跨地区和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研究,逐步形成集群效应。

  加快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结合河南社会科学实际,应探索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一是注重优化学科布局。加大对河南知名学科和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的扶持力度,比如史学、法学、逻辑学等,力争实现部分研究领域和方向的研究水平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加强具有特色优势的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增强科研的后发优势。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二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工程。今天,我省理论界并不缺乏研究成果,而是缺乏足够多的原创性、严肃性的东西,缺乏哲学社会科学的精品成果。因此,要鼓励和引导学者潜心研究重大问题,写出一些有真知灼见的著作。

  三是实施名家工程。要培养造就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优秀社科人才,争取每年在省内、国内推介3—5位学术名家。理论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关键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入心入脑,深入浅出。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施名家工程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理论大V,努力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加强正面的网上理论引导。

  努力打造中原百家、中原思想家群和中原学派。河南历史上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不少大家、名家,但当代还缺乏具有时代影响力的思想大师。打造中原百家即塑造河南思想界的名人、名家形象,集百家之力推出河南的文化名片,打造能够代表河南思想与文化成就的名人百家集体,既要宣传河南历史上的思想名家,更要培养与打造当代思想大家。

  中原思想家群主要指中原思想的板块和团队。建构现代“中原学”,一方面需要梳理传统河南哲学发展的脉络和派别关系,推出传统中原思想家群,另一方面也要构建现代中原学派。当前,南振中、张海、二月河、王立群这些人文专家学者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一批全国一流的法学家,如张文显、赵秉志、樊崇义、王振民、付子堂、刘海年等,构成了中原法学家群,他们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法学力量。

  中原学派是指有着河南地缘关系的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方向或相同、相近学术主张的学术团队。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结合河南优势学科的发展,以及河南学术发展缺乏大家、名家的现状,可以打造学术团队,重点打造中原法学学派、史学学派、文艺学派等中原学派,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在全国有鲜明影响力的中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