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来源:河南省社科联  作者:刘荣增2022-10-28

  编者按:

  2022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社科联推出二十大特别策划——“聚焦二十大·一起学报告——全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谈”,邀请社科界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学报告、谈认识、说体会。从10月19日起,分九个专题陆续推出,以飨读者。今天推出专题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刘荣增的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刘荣增

1666925882231164.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点。我们要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第一,牢牢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紧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国际国内大环境、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二,牢牢把握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本遵循。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三,牢牢把握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作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世界前列,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以科技驱动代替要素驱动,形成以创新为发展第一动力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四,牢牢把握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点。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们不仅要巩固制造中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还要逐步成为创新与创造中心,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高效。与此同时,需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促进形成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大循环格局。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融合方面,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农村成为新的生产中心与消费中心,推动城乡形成多层次交换循环。特别是要进一步打通制约要素流动的梗阻点,保证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畅通循环。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通过区域联动、区域协作、城市群、都市圈等多种空间形态,推动形成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区域之间联通性,畅通区域间循环。

  (作者:刘荣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