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做新时代的真学问、大学问、暖学问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李庚香2022-05-16

1652664494650913.jpg

  在“5·17”重要讲话发表6周年之际,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历史动荡变革期,各种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人类文明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回顾人类历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艰巨。

  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必须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相贯通的角度深入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科学研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努力做新时代的真学问、大学问、暖学问,以“中国特色”“中国方案”“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创造性贡献。

  一、立足中国、观照时代,以“中国特色”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要积极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以中国学术的大视野、大格局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理、中国之治。

  以“中国”和“时代”为聚焦点。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这是我们最根本的立足点。

  着力增强“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

  坚持“两个相结合”、“两创”。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探究中国实践、中国成就、中国现象、中国奇迹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等重大课题深入研究;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充分展现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中国价值的世界性、中国治理的优越性。

  二、放眼世界、胸怀大局,以“中国方案”研究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动研究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持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尤其要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回答“四问”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命题。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首先,回答“中国之问”,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原点。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其次,回答“世界之问”,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所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文明赤字,面对这些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和世界性难题,我们是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再次,回答“人民之问”,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动力源泉。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升级,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最后,回答“时代之问”,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沃土。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批重大时代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去探索、去作答。

  努力做新时代的真学问、大学问、暖学问。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动力源。“四问”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考验,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和空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下,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而处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关口的中国,以鲜明的“中国之治”应对时代之变、引领世界潮流,日益彰显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中,世界越来越期待中国的智慧和答案。中国在数千年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和治国理政智慧,是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创新发展的思想宝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充分的理论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将理论创新的思维和视野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在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研究时代问题,努力拓展理论研究的高度、深度、厚度和温度,做新时代的真学问、大学问、暖学问。特别要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三交”(交流交融交锋)问题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交流互鉴共存”问题,将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为人类知识体系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范式;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为党和人民贡献高见、远见和真知灼见;要紧紧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不仅致力于解决中国问题,更为解决人类共同挑战提供中国样本、中国方案。

  三、面向未来、踔厉奋发,以“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需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研究中华文明,研究人类文明兴衰问题,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问题,以“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面向新的赶考之路,面向未来百年,要重视研究好“两长”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借鉴国际经验,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建党100年、执政70多年,应该说,我们党还是一个很年轻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上,夏代有400多年的历史,商代有600多年的历史,周代有800多年的历史。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面向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党要再一次出发,迫切需要解决“两长”问题,即国家如何长治久安、党如何长期执政的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着眼于“两长”研究,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学理支撑。

  立足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要重视研究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三大时代课题。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我们要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与500多年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对比中,做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在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与近200年中国近代史的对比中,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在近200年中国近代史与100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对比中,做好民族复兴问题研究。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重视研究好文明兴衰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问题。人类文明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大趋势,这是由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追求和共同努力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汲取世界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完善和发展;既致力于解决中国问题,又为解决人类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同向性,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已经成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就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勇于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要超越“华夏文明中心论”、“西方文明中心论”,深刻解析“普世价值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深入挖掘提炼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挖掘提炼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推动各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