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李庚香: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151516”,走好现代化河南建设的5条新路子

中原人文社科网  2023-03-13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3月3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联组织召开全省社科界“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理论研讨会。11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的研讨方向谈认识、提对策,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本网站将陆续刊发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1678699016110941.jpg

李庚香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提出,面向未来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原来的概括是“1515”,第一个“15”,“1”是定性,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5”是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第二个“15”,“1”是一个本质要求,讲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5”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条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又讲了“1+6”,“1”是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6”是中国式现代化要正确处理的六大关系。所以“151516”是我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关键。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定性、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科学内涵等如何把握,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大省、生态大省、内陆大省如何走好现代化建设之路,这是社科界面临的重大研究任务。

  一、牢牢把握“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切嘱托,扎实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

  第一,河南现在最大的主题,是现代化河南建设。那么,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前提是什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切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四个着力”、“四张牌”、“三结合”、“三起来”等重大要求,是河南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

  第二,河南提出的“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十个河南”,这是现代化河南建设要一以贯之的。

  第三,河南今后的发展要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基础之上。其中牵扯到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搞的中原学,正在往中国学上走,中原学、中国学知识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布局,这是最关键的。

  二、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走好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路子

  河南现代化建设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是一致的。河南现代化建设之路怎么走?楼阳生书记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作出了“五条新路子”的概括。我对这五条新路子作了认真梳理。

  一是人口大省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人口大省是什么概念?全球80亿人,河南1亿人。全球195个国家,有多少国家人口上亿?不超过13个。中国14亿人,河南1亿人。一个是1/80,一个是1/13,一个是1/14,这就是河南人口大省的定位。人口大省现代化建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是建立在人多的基础上。人多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人均问题。所以,“人多”和“人均”怎样平衡,这是个关键。

  二是农业大省统筹城乡的新路子。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我们如何做好“三农”工作?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统筹城乡?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解决。

  三是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新路子。河南最突出的一个优势是文化资源优势。楼阳生书记指出,河南“最应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这实际上是讲河南在以文兴业的路子上如何守正创新。省博物院“考古盲盒”走的是文化创新之路;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中国节气”“中国神话”“中国发明”系列,实际上是通过文化河南展示文化中国。那么,河南社科界守正创新的路子如何走?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路子对河南来说是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机会,我们要做到“兴文化”,要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大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文化产业、文化品牌。

  四是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原来我们总结河南特点时,说河南有“中”“古”“通”等特点,里面没有讲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时指出,河南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才提出生态大省的概念。在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路子上,这几年我一直在提,河南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重要的是在生态大省、美丽河南建设上要有一个总体框架。我提出要加快构建“丰字型”生态体系,就是要把黄河生态带、淮河生态带、大运河生态带和南水北调生态带作为绿满中原的标杆,围绕河南的大山大河来整体布局。我认为这是生态大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是内陆大省开放带动的新路子。在河南发展的动力源上,开放的意义极为重大,没有开放带动,河南想迅速发展是很难的。所以,如何把改革、开放、创新统筹起来,是河南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三、紧紧盯住最艰巨最繁重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里面,河南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什么?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我省仍有4239万人生活在农村,占全省总人口的42.9 %。农业农村仍然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要短板,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条件较差,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不高,治理体系不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等等。

  对河南来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我体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新时代河南的“红旗渠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扛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产城统一发展,努力探索河南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之路,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河南贡献。

  一要守住确保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这是必须扛紧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一方面,要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围绕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原农谷”、国家级农高区建设;树立大食物观,积极发展植物工厂、垂直农场、立体养殖等,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上探索新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另一方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二要抓住农业现代化这个关键,大力推动乡村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四化”“串联式”发展过程不同,我国发展是一个“并联式”叠加的过程。同步推进“四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现代化,除了农业自身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要更加注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和影响。要坚持城镇化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同“三农”工作一起推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第一,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技术、设备改造提升农业,注重从供给侧创造需求、引领消费,推动产品往中下游走、往精加工走,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二,要坚持科技、改革双轮驱动,用好科技这一利器,以科技创新赋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机制创新、制度变革,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第三,要围绕“土特产”下足功夫。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发展特优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镇)一特”“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第四,要着力打造现代职业农民。以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加快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高素质农民队伍培养,以高素质农民助推农业现代化。

  三要聚焦农村现代化这个要件,积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既要蹄疾步稳,又要久久为功。对于县城、城镇和乡村的关系,要坚持系统思维,重视乡村发展演进的历史趋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城乡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建设。要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要求,扎实推进乡村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乡村人居环境舒适度、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参与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四要抓好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要求,强化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有序、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注重激发广大农民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农民参与发展、共享发展、自主发展的能力,从“行政依附”走向“内生驱动”,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