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黄河文明传承创新与人文城市建设”高层论坛在河南大学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10-12

  10月10日,“黄河文明传承创新与人文城市建设”高层论坛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召开,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李庚香、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开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晓红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大学的专家学者和郑州、安阳、开封等著名古都城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代表共三十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由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住持。此次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河南大学共同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承办。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文明传承创新与人文城市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从不同的视角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黄河流域人文城市建设的原则、路径、目标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指出城市的本质是为人们提供“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是要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更高级的奋斗目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认为人文城市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出现体现了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道路自觉”。未来,可以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从人文城市、文化城市群、黄河流域文化城市廊道等不同的空间层级开展人文城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原主任宁越敏教授对黄河文明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源头地位和黄河流域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进行了剖析和梳理。他指出,就中华文明发展的整体格局来说,“‘满天星斗’是存在的,但黄河文明最重要”,研究黄河文明应该具有历史的大视野,不能局限于河南。他并强调,在新型城镇化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以黄河文明引领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互联互通,进而推动黄河流域的经济振兴大有可为。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李庚香博士分析了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河南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指出应该用“强起来的心态、强起来的标准”看待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发展和人文城市建设问题。未来应该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为主轴统筹打造中原人文城市群,秉承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荫绿城、以业兴城的理念,重点建设郑州、洛阳、安阳、开封、商丘、南阳六大人文城市。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心副主任高小康教授则从“中原城市故事:我们今天的记忆”这一角度,结合宋代东京城的历史对“人文城市”的内涵做出了自己的阐释。他强调人文城市应该是一个承载了历史的,各层次文化“众声喧哗”的融合性空间。开封现实的人文城市建设应该通过重新讲述历史来促进人与城市的交流,在“活的生活”中找回我们的城市记忆。

  在对话交流阶段,来自河南省内古都名城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介绍了各地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建设人文城市的经验,并就如何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功能与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本次论坛是新型城镇化规划公布后在河南举办的首次以“人文城市”为主题的学术活动,对河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以及在“双一流”建设中激发河南大学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活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河南大学将依托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聚焦河南境内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镇化和文化发展进程,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对接有关政府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文化人士,努力打造人文城市建设的高端智库,服务中原城市群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社会化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