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各种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突破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新时代,我们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自我革命锻造新时代作风标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逻辑意蕴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时代彰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中央八项规定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入手,正是对这一本质属性的生动实践。它昭示着我们党不忘初心的政治本色,展现了共产党人勇于自我净化的理论品格。从理论渊源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汲取了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精髓,延续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重要要求,融合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历史逻辑:百年大党作风建设宝贵经验的当代传承。我们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回顾历史,从延安整风运动到1949年“进京赶考”前提出的“两个务必”,从改革开放初期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新时代制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传承了井冈山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朴素作风,发扬了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延续了西柏坡时期“赶考”的清醒坚定。它既是对党的光荣传统的继承发扬,又是对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实践逻辑: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根本遵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当时,党内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一些地方文山会海、铺张浪费等现象严重;一些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突出。中央八项规定以具体问题为突破口,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抓住了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找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点。十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八项规定有效解决了作风建设中的顽瘴痼疾,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可。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求
筑牢思想根基,做到知行合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首要内在要求是筑牢思想根基。通过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作风要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5年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四风”的防火墙。知行合一是检验学习成效的关键标尺。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要解决行为规范问题,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突出问题导向,精准纠治“四风”。牢牢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导向特征,持续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亮剑。当前,要重点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坚决整治政策执行“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严肃查处漠视群众利益、推诿扯皮等行为。密切关注“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对“不吃公款吃老板”、私车公养、电子红包等新表现露头就打。
坚持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本质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方便群众举报监督。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改进作风的成效体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完善制度体系,扎紧作风建设“铁笼子”。围绕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注重制度衔接配套,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使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定期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配套制度进行评估修订,确保制度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强化制度执行力,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制度执行不力、落实打折扣搞变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防止“破窗效应”。
强化监督机制,打好作风监督“组合拳”。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监督网络。强化党内监督,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贯通各类监督,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联动。创新监督方式,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提高监督精准性。突出监督重点,紧盯“关键少数”和重要节点,加强监督检查。
健全考评机制,树立作风导向“指挥棒”。建立科学的作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建立作风建设负面清单,明确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情形和处理标准,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作风建设流于形式的,在考核评优、提拔使用上实行“一票否决”。对表现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树立鲜明导向。
深化教育机制,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到以案明纪、以案促改。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元素,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作者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河南日报》(2025年11月07日 第11版)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