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时代之问 书写实干答卷——评《创新实干促发展》

河南日报  王承哲2025-10-24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深刻认识时代大势,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近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创新实干促发展》,正是应时代之需、解实践之惑的一部力作。《创新实干促发展》秉承“理论热点面对面”一贯风格,以深邃的理论视野、精准的形势判断和务实的实践导向,为广大党员干部认清时代、把握规律、推动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着眼发展大局

  领悟思想魅力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壮阔实践需要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握历史、走向未来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创新实干促发展》正是在深入学习研究这一重要思想基础上,用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生动教材,通篇贯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创新实干促发展》的选题涉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文化繁荣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探讨人工智能发展时,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在谈到如何激发文艺创作活力时,牢牢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根本指引,将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在剖析如何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松绑时,深切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的务实要求,体现了刀刃向内、深化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在分析“全球南方”崛起时,精准把握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理念和内涵。全书八个专题覆盖了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每个专题的剖析都力求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中寻找答案、明确方向、汲取智慧,引导读者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魅力和实践要求,从而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聚焦时代之问

  立足理论高度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把握时代潮流,是制定政策、推动事业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创新实干促发展》正是基于对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领会,从理论高度对时代发展大势进行了系统把握,坚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透过现象洞察本质。如在探讨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时,不仅分析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深入思考人类在数智化时代的价值、人工智能涉及的伦理难题等深层问题,还指出:未来的挑战,不在于防备机器反叛,而在于引导科技向善,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的共赢。剖析如何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时,列举了当下存在于基层的几种典型形式主义表现,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指出“形式主义问题多发背后既有干部政绩观的问题,也有制度、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因此必须紧盯问题,对基层干部严管厚爱、放权赋能,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分析人口结构及发展趋势时,提出要辩证看待人口问题,指出“要从过去的人口数量视角切换至人口素质视角”,认为“人口红利不仅与人口数量和结构有关,更与人口素质、经济政策及配套措施有关”,有助于读者理性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态势。这些论述展现出理论思考的深度和前瞻性,使读者能够超越表象认知,把握时代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正确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战略部署的时代意义。

  探寻历史脉络

  厘清发展逻辑

  “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创新实干促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将现实问题置于历史长河中考量,增强了论述的历史厚重感和理论说服力。在论述发展民营经济时,通过回顾我们党对民营经济政策的演进历程,深刻阐明了“中国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久之策、固本之策”这一根本立场,民营企业家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在谈论乡村全面振兴议题时,不仅纵向剖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脉络,还横向对比了西方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城乡关系的论述,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乡村融合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在分析新大众文艺现象时,通过梳理文艺发展史上“雅”与“俗”的辩证关系,指出“回望中国文艺的千年来路,我们不难发现,高雅的、由文人墨客创造的文艺长期占据主流、登大雅之堂,而通俗的、由人民大众创造的文艺时显时潜、在民间流传”,揭示了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认为“看待雅俗流变,需要一双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慧眼”。在解读如何看待“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时,通过回溯南方国家一路走来的历程,可以看出“全球南方”这个概念,是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的历史境遇、相近的发展阶段、相同的发展目标、相联的政治诉求而形成的集体身份认同,因而这些国家具有团结合作的坚实基础,也推动着世界历史发展形成新的不可抗拒的洪流。这种历史纵深的分析视角,使读者能够从历史发展脉络中认清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坚持实践导向

  彰显实干要义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准了就抓紧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刻揭示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创新实干促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正如书名“创新实干”所昭示的,不仅帮助读者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更着力引导读者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将思考落实为实践。比如,在谈及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时,进一步设问“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拓展”,紧接着又引出“城乡融合发展怎样推进”的论题,并就如何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以及怎样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再如,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讨论,指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构建“有效市场”、建设“有为政府”、培育“有成企业”、建设“有容社会”。又如,在如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提出“以数智技术提升治理效能”,指出要用数智技术更好地感知社会、洞察社会、回应群众需求、促进群众参与,避免“反应者错觉”和“霍桑效应”。每个专题既分析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又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和政策解读,又有踏实落地的工作指导,避免了空泛的议论。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使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当前,我们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创新实干促发展》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阐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更清晰地把握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更深刻地理解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更自觉地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十五五”时期是河南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认真研读此书,牢记嘱托,聚焦“两高四着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来源:《河南日报》(2025年10月24日第10版)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