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近年来,伴随对红旗渠精神的深化研究,根据有关方面的文献和我们多次研讨,对红旗渠工程主要设计者、献身“人造天河”的英模人物吴祖太以创新性设计支撑红旗渠建设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当时各个方面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林县人民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一项世界奇迹,确实与年轻的吴祖太大胆创新性设计密切相关。在当前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的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并传承弘扬吴祖太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红旗渠工程的主要设计者
吴祖太出生于1933年2月18日黄河故道的河南省原阳县白庙村,1948年进入河南战区流亡儿童学校读书,1949年8月加入了共青团,1950年7月考入黄河水利学校。1953年毕业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任技术员,1954年随同水利部专家,奔赴林县山区,测绘出“引漳入林”的沿线高程示意图。为了实现心中水利的梦想,1958年5月,吴祖太主动要求调到林县水利局工作,担纲引漳入林工程勘测设计。1960年初,完成《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即绘制出首张蓝图,并被林县县委、县政府任命为红旗渠总指挥部工程技术指导股副股长,全面负责工程技术指导和施工安全。1960年3月28日,不幸牺牲于山西王家庄红旗渠施工第一线查险隧洞内,时年27岁。1966年1月11日,被国务院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因为在当时水利工程勘察设计人员十分缺乏的条件下,是吴祖太全面负责红旗渠勘察、设计及施工安全。他就是红旗渠工程的总设计师,他的创新性设计成果,支撑了红旗渠建设。
主动请缨 大胆创新
千百年来,林县一直被严重的干旱缺水所困扰。人畜饮水难,种地靠天收。1951年,林县县委就提出了引入漳河水的议案,但因缺乏技术人才只能停留在工程设想阶段。历届林县领导班子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就是林县需要水,但建设引水工程缺少工程设计人才。在这样的条件下,1954年10月,吴祖太与水利部的工程师一起,来到林县山区测绘漳河沿途高程图。
1958年,党中央发出了机关青年干部“下乡上山”的号召。吴祖太主动请缨,奔赴林县山区。他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勘测设计了难度系数很大的高83米的南谷洞水库大坝,接着又参与了人民英雄渠、弓上水库等勘测设计任务,破解了工程技术上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是凌空240米、离地50米钢丝帆布天河桥的设计,让水天上流。这项工程过去没有人搞过,又没有现成的资料可参考,吴祖太大胆创新,连续奋战15个昼夜,终于攻破了技术难关,解决了一方10多万群众饮水及抗旱灌溉难题。
吴祖太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70.6公里红旗渠总干渠工程1∶8000坡比引流渠线的精准勘测设计。他还先后向水利部写了12份书面材料,争取到水利部专家来林县参加现场会,对设计方案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他还带领勘测小分队沿着悬崖峭壁来回复测三次,仅用了不足三个月时间,就把《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完整地绘制了出来。
引漳入林“人造天河”史无前例,吴祖太破天荒完成了工程勘测设计首张蓝图,成为“红旗渠”工程技术的实际奠基者。1960年2月10日,根据吴祖太提供的工程规划设计书,林县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动员令,以“红旗渠”命名的“引漳入林”伟大工程就此轰轰烈烈开始修建。吴祖太一天未歇,又被县委、县政府任命为红旗渠总指挥部工程技术指导股副股长,最早奔赴山西王家庄前线工地,全面负责工程建造设计、技术指导和施工安全。一时间他成了从工程测绘设计、工程指导,到施工一线最忙的人。1960年4月28日《原阳报》刊载的《山区建设的坚强战士——吴祖太》长篇通讯这样写道:白天测量,黑夜点灯绘图,白天黑夜,黑夜白天,苦熬了几十天,爬了550多架高山,越过了无数条河流,跑遍了200多里长的浊漳河,渠首源,拦水大坝,进水大闸,芦家庄,钻弯弯曲曲的山洞,白家庄500多米长的空心大坝,大大小小362个建筑物,一个一个都进行了实地勘测,又一个个进行了技术设计,他手上那本水力学快翻破了,他手中的那把计算尺快弄烂了,但他仍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1960年3月28日,中共林县县委组织部发来“批准吴祖太为中共正式党员”的通知信函。当天晚6点多钟,吴祖太接到王家庄隧洞险情报告,他不顾自身生命危险,进洞查看险情,结果遭遇塌方不幸牺牲,年仅27岁。1960年3月29日晚,从林县红旗渠来的一辆汽车载着一口棺材,缓缓来到原阳县白庙村。英雄魂归故里,白发人送黑发人,吴家老两口心里清楚,儿子是为林县老百姓修渠干大事牺牲的,他们没有向党和政府提任何要求,只提出把儿子葬在自家家门前,什么时候想念儿子了,就出门到儿子的坟墓转一转,看一看。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后,林县第一个为他申报烈士。1966年1月11日,吴祖太被国务院追认为革命烈士。
不畏艰险 精神永存
吴祖太的设计成果是红旗渠建设的技术基础。他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林县老百姓引来了一渠清水,创造了一项世界奇迹。他直接主导红旗渠勘测设计,绘制出引漳入林首张蓝图。1960年初,林县县委、县政府就是凭他的这张蓝图,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动员令,创下一个“一图引领十万军,千秋万代红旗渠”的千古绝唱。1965年4月5日,总长度70.6公里的总干渠通水。可以说,没有吴祖太的重大创新性设计成果,红旗渠就难以顺利完工通水。
吴祖太创造了中国水利工程设计的新境界。他在1958年最早响应号召,从城市下到了林县,一头扎进太行山,最终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和生命都献给了红旗渠。他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刻苦攻关,把科学技术知识和设计智慧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红旗渠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国家5A级景区,吴祖太勘测设计的362座建筑物,其中绝无仅有的“空心坝”“青年洞”等经典水利建筑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和独创性,创造了水利工程的世界奇迹。
吴祖太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是设计创新的思想起点。他无我忘我为民,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修生命渠,引幸福水,生前死后曾受到林县老百姓两次磕头跪拜。他在悬崖峭壁悬绳精准测点定线,步履艰辛而不退缩。他1949年8月入团,1960年3月正式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经受党10余年的培养教育和锻炼考验。白天入党,晚上牺牲,实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他生前不为名利,死后不留财产。原阳县人民政府县长郭新杰在一次缅怀英烈活动时热泪盈眶说,我们全县60多万新生代,都是他的亲人,每年清明节,都要前去扫墓,去学习。
吴祖太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人物之一。他以拼命苦干精神绘制出《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留下了世纪经典。他把一生最美好的岁月都留给了红旗渠,留给了林县人民。2021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播发《理想照耀中国》之《天河》篇,称“吴祖太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短短时间内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为我国渠道修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吴祖太用知识的力量修天河,牵龙鼻行走悬崖峭壁“要水天上流”,由他设计建设的“人造天河”之举,是红旗渠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撑,他不怕艰苦、忘我工作的崇高境界是红旗渠精神中“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最好体现。
以吴祖太为榜样激励更多年轻科技工作者大胆创新。吴祖太早已离开我们,但是由他大胆创新设计的红旗渠至今仍然是世界奇迹,一直在造福林县人民,并被国内外大量类似水利工程学习与借鉴。今年10月17日,以还原吴祖太设计红旗渠与建设红旗渠为核心内容的电影《非凡的你》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了首映式,对所有参与首映式的人员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让我们以此电影在全国公演为契机,学习借鉴吴祖太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激励更多年轻科技工作者发挥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优势,不辱使命,大胆创新,在我们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以更多优秀创新成果支撑我们科教强省建设。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
来源:《河南日报》(2025年10月24日第10版)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