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的主要内容之一,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郑州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航空港区获批、米字高铁规划、自贸区获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实施,郑州正在由过去以铁路为主导的国家枢纽向以航空、高铁为主导的国际性综合枢纽转型升级,并带动要素集聚、人口集中,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城市承载力快速提升。郑州正在向国际航空大都市、国际物流中心、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迈进。特别是2016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先后下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从而形成了国家层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体系,为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当前,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对于提升全省城镇化水平、构筑河南未来发展的改革开放创新新支柱,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是有利于提升郑州的综合实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整合各种资源,补齐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将区位交通、人力资源、市场空间、功能平台等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厚积发展新优势,形成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二是有利于引领带动我省城镇化发展。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城市,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较优的产业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郑州地处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交汇处,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河南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人口186亿,经济总量大体6万亿元,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9%左右,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改革创新发展新模式,促进与周边地区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发展共享,带动我省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
三是有利于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范围内优先选择、重点考虑的中心城市,是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的先遣城市,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骨干城市。郑州作为我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内陆开放城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撑起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支点,对于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至关重要。
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存在的短板
虽然郑州已获批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并具备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但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经济实力还不够强。2016年,郑州、武汉和成都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9942亿元、119126亿元和1217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40571亿元、62949亿元和64633亿元;全社会固定投资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69986亿元、70931亿元和8370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10112亿元、13221亿元和11754亿元。可见,不管是总量还是其他重要指标,郑州市与武汉和成都均有不小的差距。
2创新发展能力不足。2016年,郑州、武汉和成都的R&D投入分别为1167亿元、3293亿元和2575亿元;投入强度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160、302和238;申请专利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37411件、44826件和98251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不足1000家、2177家和1681家(2015);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27个、79个和67个。此外,郑州的研究生数、院士数等高端创新人才数量也远远低于武汉和成都。这表明郑州的创新资源不多,高端创新要素短缺,技术创新实力亟待提升。
3对外开放水平滞后。2016年,郑州、武汉和成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5503亿美元、15701亿美元和41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403亿美元、852亿美元和862亿美元;来本地投资的世界500强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121家、243家和278家;开通直通国际航线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不足24条、41条和95条;设立国外领事馆方面,郑州目前还未设立一个国外领事馆,武汉和成都分别为5个和16个。这表明郑州与国外深度交往合作水平还不高,国际开放门户功能十分不足。
三、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议
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味着郑州的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这对郑州的城市经济发展和河南的城镇化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要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促转型发展,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
1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序推进“四纵六横”货运干线铁路网和城际铁路建设,完善内联外通高速公路网,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智慧交通。进一步提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枢纽功能,加快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建设,加强与海港功能对接,推进“四港”联动发展,打造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服务全球的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2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发展壮大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经济,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增强国际物流通道和文化旅游交流功能,提高服务经济层次和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着力发展枢纽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等。
3充分发挥诸多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的作用。郑州要在推进以“三区一群”为代表的许多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建设中获得先发效应,放大政策集成功能,就必须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致力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创新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切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改革优化创新支持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制度体系。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加快聚合创新要素资源,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和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等平台建设,支持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构建创新发展的人才体系。
5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提升郑州市在“一带一路”中的节点作用,全面加强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积极有效吸引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机制,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和模式,提高功能性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运行效益,促进口岸与枢纽、物流、贸易、金融联动发展。
6加快建设彰显中原特色的国际化现代都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公交都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强化城市品位,塑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加快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共建高效衔接基础设施,共守生态安全,健全多元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区。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处处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