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与坚定文化自信

《中原智库》(2019)  周海涛2019-11-2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的三个重要来源便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仔细分析愚公移山精神发展的源与流,不难发现,愚公移山精神与这三种文化形态都有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言,愚公移山精神彰显的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就革命文化而言,愚公移山精神彰显的战天斗地精神、信念坚定品质被共产党人继承,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英勇向前,取得胜利;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言,愚公移山精神彰显的大局意识、开拓精神、担当精神与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形成的改革创新精神、为民务实清廉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脉相承。可以说,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既是历史必然,也是现实之需;既有文化学术传承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精神的时代需要。

  一、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

  (一)开拓进取,思想解放

  愚公之前,自古以来众人“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面对大山阻挡,唯有愚公提出要“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表达出一种想前人不敢想、做前人不敢做,开拓进取,思想解放与敢为天下先的非凡胆略与气魄。

  这种开拓进取、思想解放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重大转折时期,也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每一个重大成果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打破共产国际的约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通过对资产阶级的积极改造,成功解决了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历史课题,这些都是国际共运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突破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社会性质之争,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政治领域,将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应用于处理国家内部问题,首次提出并成功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没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打破旧思想、旧框架,就不可能实现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二)信念坚定,知难而上

  面对智叟的嘲笑与移山的艰难,愚公发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的豪言壮志,体现了愚公移山信念坚定以及不畏艰险、知难而上的精神。

  正是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支撑着那些血性的中华儿女,驳斥了亡国论,凝聚了民族的伟大力量,度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走向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时期的种种质疑与嘲笑,我们坚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发出“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口号,坚定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理念;面对改革与发展中重重大山般的难题,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住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当前,这种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的精神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支撑。目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这好比一座座太行山、王屋山挡在我们的面前,是退缩还是前进,是消极避让还是迎难而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精神风貌。我们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既要正视困难和挑战的艰巨性,又要看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和光明未来,充满信心,迎难而上,奋发向上地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三)艰苦奋斗,锲而不舍

  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返焉。”他做好了“子子孙孙无穷匮”的挖山不止的准备,表现出了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正是这种挖山不止的精神与行为,最终感动了上苍,取得了“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的成果。

  任何伟大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推动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在极端困苦的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推翻了三座大山;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打破封锁,在各个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成功也必不可少。从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到毛主席的“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一日曝十日寒”,都反复验证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坚持的人,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四)团结奋斗,同心协力

  移走大山,既不是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愚公善于发动邻居,共商大计,而且认定这个任务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可见,他是一个善于依靠团体、有大局观、善于做长期谋划的人。古往今来,也只有具备这种气魄的人,才能去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任何伟大成就,都离不开精诚团结,都需要凝聚众人之力,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毛泽东在七大闭幕式的报告中讲到愚公移山精神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与任务充分阐明了这一思想。毛泽东指出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不仅需要作为先锋队的共产党人觉悟起来,更重要的是“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起来,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并要求广大党员将党的大会精神传播到群众中去,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起挖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历史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历经众多艰难险阻而取得伟大成就,靠的就是这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二、如何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一)要树立“大文化观”的宣传观念

  所谓“大文化观”,主要是指在对某一文化业态、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的开发宣传过程中,我们要兼顾对其具有类似文化背景的其他相关文化业态、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的联合开发宣传。具体到愚公移山精神的宣传,一是要注重和儒家文化的联合宣传,对愚公移山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予以重新梳理和深度挖掘,对愚公移山精神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素予以学术上的进一步考辨。二是要注重和道家文化资源的联合宣传。王屋山作为道家思想宣传的重要载体,也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在具体的产业开发和宣传上,能否和周口的太清宫、郑州中牟的列子故里、商丘的庄子祠进行一些大文化的宣传?三是要注重和太行山精神等联合宣传。当前愚公移山精神主要作为中原人文精神的重要板块予以宣传。但是从文化的发展来看,济源这片沃土在革命时期,同样也是太行山精神产生的重要土壤,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当代继承者——太行山精神,能否和山西的宣传部门联合开发挖掘太行山精神。当前,由于各地行政部门之间的壁垒区划、抢夺文化资源的急功近利、交通限制等主客观因素,使得联合开发的“大文化观”显得过于理想与浪漫,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大文化观”的产业发展思路不但更符合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消费期待和体验,也是未来各地旅游景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优化宣传手段

  当前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宣传依然存有重理论轻实践、重官方文化轻大众文化的倾向,理论文章层出不穷,宣传范围多集中于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对普通群众的感化引导影响力度不够。比如,2008年,以反映愚公移山故事的《王屋山下的传说》一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上演,惜乎其艺术成就不高而影响力甚微。我们能否借助电视台、影视、都市报、新媒体把愚公、列子甚至老子庄子的故事及思想推向大众?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湖南媒体的做法。2008年,湖南教育电视台仿照“百家讲坛”,自办了一档以传播和弘扬湖湘文化为主旨的人文讲坛节目“湖湘讲坛”。节目开播以来,他们相继邀请唐浩明、纪连海、谭伯牛、孟泽、杨雨、王立新等专家教授湘籍名人,把三湘四水“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人文精神传播的酣畅淋漓。和“百家讲坛”不同的是,“湖湘讲坛”在选材选人上侧重“湘人讲湘人”,兼顾了对湖南民俗风情、地域景观的传承。我们河南的讲坛,传播方式多以现场讲学为主,导致受众有限,完全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的方式打造一两栏类似的节目。除了电视媒体,在出版界,既有学术性又不失通俗性的高质量的大众文化读本更是少之又少。比如我们能否推出一批类似《中原人物鉴赏》《中原人文风情》系列的高质量的书籍。在新媒体这一块,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挖掘与宣传更是乏善可陈。

  (三)提升相关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应该说,在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下,文化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乃整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怎么融合?根据当前愚公移山精神宣传的实际,需要从以下几点努力:一是用新科技包装愚公移山故事,提升其表现力与影响力。关于愚公移山文化产业的附属产品,有“列子御风而行”的故事、有愚公和智叟经典对白的故事、有愚公精神最终感动天帝的故事、有毛主席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经典阐释,等等。我们能否借助动漫、三维甚至微电影、儿童绘本的手段,去设计一些更有创意的文化符号去展现这些文化故事及背后的思想魅力,比如编撰愚公移山的相关微电影、动画片、豫剧等。二是提升愚公移山精神相关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河南在这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首推钧瓷,如孔家钧窑经过技术攻关,由传统的煤烧变为液化气烧,不但优化钧瓷的釉料配方,而且研制开发出了新的釉色品种,极大地拓展了钧瓷釉色的艺术表现空间。但是河南还有很多类似的文化产品却一时难以突破瓶颈,如木版年画、泥泥狗、汴绣等。对于愚公移山相关文化产品,我们不但要集中打造一个,而且还要打造好。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如愚公移山根雕,笔者认为依然有进一步精细化、精致化的打磨空间。三是搞好愚公故里旅游文化的文化服务业。由于在旅游文化服务上的滞后,愚公故里济源的旅游开发中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以旅行社为例,河南省内只有几家国际或大型国内旅行社能够实现接待、财务等服务的信息运营,或借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展营销、团购、线路预订等在线业务,而多数中小旅行社却保持着传统经营方式,难以借力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营销效率相对低下;景区方面,省内只有清明上河园和云台山等几个重点景区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实现了数字化建设,而王屋山景区的信息化建设和这些相比,依然有待提升。此外,餐饮服务的落后及单一、景区车位的紧张及管理不规范、文化产品的粗制滥造等,都严重影响了愚公故里的旅游文化发展。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