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以非公党建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中原智库》(2019)  万银锋2019-11-26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一个核心的命题和关键任务,就是“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一个最根本的遵循,也是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根本出路。那么,如何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呢?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党的建设必须全面系统,或者说各个领域的党建都要齐头推进,都要实现高质量。

  我们知道,由行政体制和社会结构所决定,我们的党建工作按领域分为机关党建、农村党建、社区党建、企业党建、社会组织党建等几个大的领域,企业党建中还包括国有企业党建和非公企业党建。非公党建,是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并必须强力推进的一个党建领域。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党建工作探索,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经验,但非公有制党建这一领域目前还不到位、不全面,还存在许多短板。

  非公党建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非公企业发展才逐步引起重视的。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非公党建越来越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扎实实抓好。”2012年,中央第一次在厦门召开了非公党建工作会议,此后非公党建工作正式摆进了各级党组织议事日程中。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据统计,我国非公企业800多万家,创造了60%国内生产总值,带动了80%的劳动力就业,国家财政收入超过50%来自非公经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涉及人数之多、社会影响力之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之重要,都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非公企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

  因此,无论是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还是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都必须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坚定不移地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必须站在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抓非公党建就是在抓执政基础。就我省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看,非公经济迅猛发展、非公企业大量涌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省情新特点。据省委组织部统计,到2016年底,全省非公经济单位数达到267万个,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的96%;带动从业人员2040万人,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最为关键的是非公企业中聚集着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学者型人才,有些个体甚至直接影响着我省某个产业领域的发展。同时,非公企业的出资人群体,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掌握着大量社会财富,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组织力。他们能不能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接受党的领导,跟我们风雨同舟,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只有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牢牢地占领这一阵地,把非公企业广大职工教育引导好、团结凝聚好;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非公企业中得到贯彻执行。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抓非公党建就是抓全省发展大局。目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三分天下有其一”、2006年的“半壁江山”,发展到现在的超过GDP七成以上,支撑作用逐步提升,成为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激活非公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就必须把非公企业党建牢牢抓在手上,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集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引领非公企业健康蓬勃发展。

  再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抓非公党建就是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创新思路、方法和机制,一手抓组建,扩大覆盖面;一手抓作用发挥,增强有效性,党建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但也要清醒看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自身发展都面临挑战和问题:在组织覆盖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全省4109个联合党组织覆盖38003个非公企业,部分党组织“联而不合、合而不活”,甚至边建边散;在党员管理上,非公企业中党员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47%,还有部分“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不愿亮明身份;在作用发挥上,部分党组织书记打工心态较重,不敢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在基础保障上,还有一部分非公企业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按照中央政策规定落实党建经费,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党的领导的加强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的管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对于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如何应对转型升级面临的巨大挑战,引导和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