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让黄河文化地标亮起来

  汪振军2023-01-17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久远的文化记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黄河两岸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文化地标,这些文化地标既是黄河文化的证明,也是中原文化的积淀。今天,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黄河文化地标传承弘扬中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识黄河文化地标的时代价值

  首先,黄河是中国的第二条长河,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相比,长江代表了南方文化,黄河则代表了北方文化,黄河流域在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问鼎中原、逐鹿中原说明了中原在黄河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黄河流域文化是由多个地域文化组成的,比如青海的藏文化、四川的巴文化、甘肃的陇文化、宁夏的回族文化、内蒙古的蒙古族文化、陕西的三秦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因黄河形成,成为“多元一体”“一体多样”的文化。

  再次,尽管黄河流域有多种区域文化,但核心和主干是中原文化,因此,黄河流域河南段的文化地标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洛阳、郑州、开封、安阳都是黄河文化的主地标城市。灵宝的黄帝铸鼎塬、北阳平遗址、西坡遗址、函谷关,三门峡的庙底沟遗址、虢国遗址、中流砥柱,渑池的仰韶文化遗址,洛阳的周王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定鼎门、应天门、丽景门、文峰塔,孟津的龙马浮图寺,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巩义的石窟寺、宋陵、双槐树遗址、河洛汇流处、伏羲画卦台,登封的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嵩岳寺塔、观星台,武陟的嘉应观,济源的济渎庙、阳台宫,郑州的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花园口,开封的龙亭、铁塔、相国寺、城摞城遗址、禹王台等。这些文化遗存就像散落在黄河两岸的明珠,让这条大河充满瑰丽的色彩。黄河因这些地标文化而丰富多彩,各地的文化因黄河而连成一体。

  最后,今天讲黄河文化,既要重视区域文化,也要重视全域文化。既要重视一个一个的文化地标,也要重视各个地标之间的联系。既要重视这些文化地标的独特性,也要重视这些文化地标的普遍性。既要重视这些文化地标的历史价值,也要重视这些文化地标的时代价值。既要着眼于这些文化地标自身内涵的挖掘,也要着眼于这些文化地标对整个黄河文化的贡献。既要发挥黄河文化地标培根铸魂的精神价值,也要创造黄河文化地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代价值。

  二、用文化创意弘扬黄河文化地标

  一是打造黄河沿线文化地标旅游线路。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效益的最大化。黄河两岸,从西到东,众多的文化遗迹,既见证了黄河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几千年中国历史的变化。然而,这么多有价值的文化地标,却因种种原因,人们无法认识了解,有的甚至在家门口都没去看过,更不用说对它的热爱、认同、敬仰。因此,让文化“活”起来,让百姓“走”过来,是今天文化传承的主要任务。建设沿黄公路,贯通中西,形成便利的公路交通网,开辟自驾游,通过黄河文化旅游带将各地的文化地标串联起来,以文化地标为主线,带动文化遗址游、博物馆游、城市游、山水游、美食游、乡村游、民俗游、手工体验游等,形成全方位的文化旅游总格局。重点打造三门峡水库、黄河小浪底、郑州花园口、开封东坝头黄河文化旅游片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二是打造主地标城市的核心文化街区。

  核心街区是城市文化的地标,它是城市文化的显著符号,正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成都的宽窄巷子、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河坊街、西安的回民街、成都的磁器口、苏州的三塘街、福州的三坊七巷、青岛的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延续了城市的文脉。洛阳、郑州、开封,作为黄河流域中下游文化主地标城市,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可惜的是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城市的面目越来越新,而文化遗存越来越少,在追赶大城市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在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历史记忆。城市的雷同化,使城市丧失了自身的品位与个性,而要凸显城市的文化品位与个性,就是要打造代表性的核心街区,如洛阳的老城及洛邑故城,郑州的德化街、铁路局和棉纺街区,开封的鼓楼街、书店街,郑州、洛阳、开封都曾是古都,今天的城市除高楼大厦之外,更应该保留城市温馨的记忆。市井气、烟火味、人气、方言、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才真正是延续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因。

  三是以黄河地标创意设计文化产品。

  文化地标大多为不可移动的历史遗址、建筑、文物,对于它们的保护,除做好遗址保护和博物馆保护,还需要将文化地标转化为文化符号,创意设计成产品,让人们“将文化带回家”。在河南,我们不缺遗址、文物、博物馆,缺的是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的转化,缺少的是可供老百姓使用和消费的文化产品,缺的是“将文化带回家”,让文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将黄河文化地标符号与实体产品结合,20世纪有郑州手表厂出品的“黄河牌”手表、洛阳手表厂出品的“牡丹牌”手表,最近这些年仰韶酒厂利用出土的小口尖底瓶设计而成的酒瓶就很独特。但整体而言,黄河文化地标与实体产品结合得还不够多。同时,河南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虢国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大河村博物馆等各地虽都保存有国之重器,但都还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相比北京故宫每年15亿的文创收入,河南各地博物馆的文创开发才刚刚起步,发展空间相当大。

  四是建设全媒体的传播格局。

  在全媒体传播时代,黄河文化主地标传播应顺势而为,应时而动,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精神。首先,要占据主流媒体的高地,牢牢抓住传播的话语权。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中展出了三件——贾湖骨笛、云纹铜禁、妇好鸮尊,大大提高了中原文化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国家宝藏》推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这是由河南博物院发起倡议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与《国家宝藏》节目组共同推出的2020新春特别节目。这期节目河南选出的就是武陟嘉应观的御制蛟龙碑,通过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将黄河厚重的文化展示出来。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从大众文化层面赢得广泛认可。当前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非常火爆,新媒体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接收信息的主渠道,也为传播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出生于1990年的四川女孩李子柒,从2015年开始拍摄短视频,以田园、非遗、美食为题材,在全国影响巨大,一些节目播放量达500万人次,如今她的微博粉丝已达2587万人。2020年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消息,李子柒受聘担任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李子柒的视频,不仅吸引中国网友的关注,还走向了世界,赢得了国外观众的点赞。在面向世界的传播当中,她没有什么口号,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有趣的日常生活故事,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形象。再次,要用影视剧讲好黄河地标故事。电影《黄河绝恋》、电视剧《白鹿原》(陕西)、《乔家大院》(山西)、《闯关东》(山东)影响巨大,这些影视剧在不同程度上宣传了黄河文化、地域文化,相对来说,河南围绕中原文化的影视剧还比较薄弱,我们有那么多的文化地标、人物、故事,但我们没有拍摄出在全国有影响的影视剧,这不能说不是遗憾。文化资源大省要成为文化强省,除了保护好文化遗产,还要充分转化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转变为文化现实生产力。在传播黄河地标文化方面,讲好黄河故事,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努力完成。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