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几个基本问题的研讨

《中原智库》(2017)  郭军2019-11-26

  2015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人们普遍的印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首次正式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上,也是第一次正式写进中央层面的文献里。其实,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命题及其研究,伴随着国内外经济与政治形势的变幻,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以来就不断提到,特别是拉近现实,提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我们学界当下应研究的是既要探讨这个重大原则及其内容是什么,还要研究为什么中央在这个时点上提出并给予强调,进而以此为背景,研究中央高层号召要学好用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究其内容要义是什么?基本的理论框架是什么?与我国未来发展的关系是什么?以促成学与用连天接地,指导实践。

  一、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传播、学习、实践,并作为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道路体系之集大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内容主体,探寻中国经济运行规律的思想库、坐标轴、指南针,所以这样,还在于它作为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可以说就是要联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作用,来研究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既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及其调处效应内容,也具体表现为社会生产方式运动中的所有制关系,人们的社会地位、就业关系,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其中,所有制关系是基础,因为从社会生产方式构成看,无论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还是劳动力关系,它们对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就业关系、分配关系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关系,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到进入经济新常态,我们党历来重视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调整和完善,如从最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到后来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再到改革开放的多元产权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其内在的动能机制与关系变换,也就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所要求的。我国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目的也是由现实社会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也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不断地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经济。这是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有的一般理论思维和科学经济观。

  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阐释的客观经济规律

  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经济现象的复杂性,经济过程的多变性,经济环境的特殊性等,使得我们必须找出其间隐藏的内在的、本质的、共同的、普遍的、经常起作用的东西,从而有所遵循,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客观经济规律,或者叫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指导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学科,认识经济规律,运用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自然构成其学科的相应重要内容。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规律,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它在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下都发生着作用和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体现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本质联系。

  我国社会主义6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这一规律的应用与实践,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这两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强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之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内外经济一片恶劣的环境下,保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增长,令世人称道。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制度所特有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反映着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它要求“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我国在贯彻这一规律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背反的现象,如长期存在的“就生产论生产”“先生产后生活”的思路政策,不仅使城镇居民的收入难以有所增加,整个生活水平、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也大大制约了劳动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失去了活力。改革开放转变了旧有观念,实现了生产与生活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民生问题不仅摆放到党和国家最高决策者的工作案头,而且,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最终落在了“共享”理念之上,成为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同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鲜活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的重要元素,既反映了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逻辑关系,又蕴含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要求,其理论的、实践的意义都是长远的、重大的。

  (三)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

  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社会化的大生产,劳动的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日趋精细严密,使得整个经济运行在客观上要求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来协调,以保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衔接平衡,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必须按比例发展。

  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重要的是借助一定的调节机制,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有序的调节。经济发展的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则由计划手段来调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机制所替代。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现阶段,我们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也是30多年来出现的经济波折及其实践教训所决定的,而这一切又是源于要保持经济活动的按比例发展需要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的背后是国民经济的结构失调和比例失衡。国民经济的过热过冷,两大部类之间,农轻重之间,积累与消费之间,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紊乱,这就是没有遵照按比例发展规律办事。

  按比例发展的要义是协调和统筹。从毛泽东的“十大关系”协调思想,到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统筹方法,再到习近平的“四个全面”观、“五大发展理念”,质的内核就是谋求经济发展的协调与统筹兼顾。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就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从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确定计划期内经济发展的速度、发展的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指向;二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具体相关数据分析作出科学预测,促成生产资料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的生产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基本比例关系保持相对的平衡;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在处理好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关系、三次产业之间及其各自产业内部之间关系、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关系、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关系、地区之间关系、城乡之间关系等基础上,形成一个合理的速度,即实现速度、结构、比例、效益之间的衔接协调。

  (四)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按照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的产品和流通依然带有商品的属性,因此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自然是应当遵循的重要的经济规律。我国经济的运行,包括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曾经排斥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但是对于价值规律作用认识和实践应用,实际上并没有绝对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显然,价值规律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所遵循的又一重要规律。也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赞誉道,“市场的价值法则使许多人变得聪明能干起来”。

  (五)按劳分配规律

  按劳分配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处理个人消费品分配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是通过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来实现的。我国现行实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职业岗位差别等因素决定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客观上反映了现阶段既应按劳动岗位耗费的劳动量分配,又应按劳动、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各种投入生产的要素贡献分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征。

  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要义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宁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恩格斯曾经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事实,而不是教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确保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开始时,就强调“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的重要性。“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也就是从实际的和现实的经济问题出发,“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在经济发展整体上,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等。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