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阵地意识

《中原智库》(2017)  杨承训2019-11-26

  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宣传,他要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小组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作为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的必修课。经济学会、社会科学院、党校、社科联、高校经济研究中心等,也应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阵地。我们从事经济研究和实务的同志应当自觉树立和不断强化阵地意识,成为坚持和创新这一科学理论的坚强战士。

  一、克难制胜的法宝

  我们为什么要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阵地?历史实践证明,它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引导我们从夺取一个胜利到夺取另一个胜利,实现了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近40年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从经济落后的国家(居世界第10位)跃升为世界经济大国(居世界第2位)。这本来是既定的事实,却遇到许多杂音干扰,需要在理论上加以廓清。

  “无用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是些“口号”,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完全是罔顾历史的谎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去革命时期的经济问题,是靠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创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指导了根据地的建设和支持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是靠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决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一系列政策,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可见,那种“无用论”不是闭眼瞎说,就是盲目无知。

  “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这同样是闭目瞎说乱弹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只是几本伟大的经典论著,而是一个发展着的科学体系。从170多年的历史过程看,大体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从古典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飞跃。第二阶段,是从科学理论向革命实践的飞跃,主要是列宁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写了《帝国主义论》,并领导了十月革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称“列宁主义”。第三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飞跃,产生了毛泽东经济思想。第四阶段,是中国向改革开放的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经济学说。上述历史过程表现,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立阶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今后还会随着实践不断发展,永远不会过时。

  “俗浅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俗、不深奥,理论性不强。持这种观点的人或是无知,或是诽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博大精深,而语言并不追求玄虚晦涩。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明白学”,是武装群众的,其道理则是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深入浅出,内容科学而语言朴实。我们搞马克思主义,就是提倡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

  我们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阵地意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相信真理,探索真理,宣传真理,以真理武装群众,指导实践,克难制胜。因此,我们必须坚守、拓展、创新这个重要的精神阵地。

  二、拨雾定向的指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一诞生,就一直是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和创新的。由于阶级斗争的存在,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博弈,由于多种多样传统观念的纷争,由于社会矛盾的不断丛生,由于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反映的复杂曲折,加上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某些失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断面临多种多样的挑战。这是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动应对的倒逼机制,推进真理不断发展创新,以新的姿态、新的阵容、新的武器应对挑战,并要走在前沿引领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思想阵地的建设而言,马克思主义和它的政治经济学正是我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强化定力的指针。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的辩证法。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学基本上是两大派:一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是为资产阶级辩护和出主意的资产经济学。后一大派又分许多派别,其中有的人不乏卓越见识,但大部分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其中最突出的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新自由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并且渗透到我国,成为抵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力。新自由主义是否真的“管用”呢?在其本土有管用之处,也有特别重大的败笔。比如,2008年始于美国殃及世界的金融危机,致使世界经济至今疲软、复苏乏力、市场萧条长达7年之久。

  他们另有一个骗人的口号,叫作经济学“去意识形态化”(或叫“超意识形态化”)。这是一种谎言,自封为“科学经济学”。事实上,理论经济学本身基本属于意识形态大范畴,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古典自由主义本来就是为当时新兴资本主义经济开道。新自由主义则更加露骨,哈耶克最响亮的话就是宣布社会主义是“通向奴役之路”。当代大垄断资本的政治代表,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当作统治本国人民和侵略、控制、剥削别国人民的舆论工具。中国的新自由主义者极力鼓吹私有化,制造种种否定共产党领导的言论,更有甚者个别人鼓吹“颜色革命”。这哪里是“去意识形态”?其政治颜色十分浓厚,分明是一种瓦解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我们不能以“纯学术观点”去看待经济学。

  这里需要特别说一说资本主义大本营、霸权主义者们的动向。他们灭社会主义之心日益强烈,以致达到疯狂程度。在其搞垮苏联之后,主要矛头就是对着社会主义中国,从军事、外交、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扼制、牵制中国,不是叫嚣“中国崩溃论”,就是叫嚣“中国威胁论”,实施“以压促变”战略,甚至有人预言什么2025年要消灭社会主义中国。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识别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照妖镜和斗争的尖锐武器,揭露他们的阴谋,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民,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当然,这种争夺主流地位的博弈是长期的,不可能靠几次辩论就能终结。只要国外存在反社会主义势力、国内存在不同阶级阶层的诉求,这种博弈就不会停止。因此,也不可能中断斗争,总是要取得每一个回合的胜利,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拥有强大优势条件下开展。我们应当有主动性的姿态和攻势,有计划地打若干战役。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阵地(机构、学校、刊物、社会组织等),使软实力硬起来。

  那么,中国是不是要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东西呢?是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开放的、包容的,它总是吸收人类的智慧,对西方的学说也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为我所用,丰富自身。但社会主义方向、人民的立场、基本原理、科学方法不会变,不会走上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所期望走的道路。如果离开了这一根本精神柱石,就会像苏联那样使社会主义变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是固守一亩三分地,而是要更广泛地吸纳人类的智慧。12年前,笔者提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是:“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马学”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学”就是中国化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西学”就是西方经济学。这一观点和方法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现在我们仍然坚持这个原则处理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全面反映中国和世界经济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之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唯有如此,才能更有力地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使其永葆青春活力。

  三、加强扩大马克思主义阵地

  习近平同志告诫全党:“打铁还要自身硬。”为加强党的领导,他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我国的总战略。从辩证法的高度讲,即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阵地也是如此,必须先从“自身硬”做起,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增强阵地意识的自觉和定力,支撑阵地的壮大。

  (一)学好马克思主义主要原著

  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现在流行一种浮躁风气:不认真读书、不学习党的文件,有的连时事也不关心,却喜欢听小道消息,尤其是过分陶醉于网络之音。现在,我们必须下硬功夫扫除这种风气,认真读一读代表性的原著,除马、恩、列之外,要读一读毛泽东、陈云、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有关论著,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系列论述十分深刻。我们做研究和教育的人应当熟读。同时,认真学习中央的有关文件,那是中央的集体创作,渗透着重要的理论养分。理论工作者应以此增强自身的责任担当和免疫力,有底气进行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宣传。有了这样的“看家本领”,才能自身硬起来,从而构筑铁打的阵地。

  (二)要有坚定立场和忠贞信仰

  搞马克思主义不能仅限于兴趣,更不能只是为职业的需要,而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为人类的最终解放而奋斗。习近平同志中肯地指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也应当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否则,就不可能克服为各种利益固化的形形色色的偏见,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服人。共产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对客观经济规律尤其是社会化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我们一天天接近,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化的发展,为它提供了物质基础,并非渺不可及的空想,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不断阐明的客观必然趋势。

  (三)养成深入调查的研究作风

  毛泽东、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列宁有句名言:“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事实,而不是教条。”就目前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总体是健康的,但确实在一些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脱离实际的现象,如单纯演绎概念,缺乏对实际经济运行的分析;在部门经济学中存在不少短板,在不少领域缺少话语权;教学中不善于回答实际问题,语言比较枯燥等。这就留下空当,使得西方教条盛行。在有的高校,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被挤出课堂。要改变这种状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更多地面向实际,多研究中国和世界的现实问题,有条件的应深入企业、银行、农村、社区及各类实体,做些调查研究,多占有实际典型经验、统计材料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上升为理论。这里也要克服浮躁之风,不能以蜻蜓点水或抓住个别问题便下结论。实践表明,只有深入下去,更多地占有实际材料,才能创新,而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抄袭文献上。写论著应当实际第一、文献第二,更不能抄袭。

  (四)树立整体观创立整体经济学

  习近平同志多次要求注重整体性,要有全局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体现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想。“五大理念”就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典范。我们领会研究“五大理念”,应当学习习近平同志把握整体性的方法。搞经济学的不少同志往往囿于学科限制,不太关心“分外”的事,有的研究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眼界不开,这就不免带有片面性、短期性。实际经济生活告诉我们,影响经济的往往不是一两个因素,而是很多看似外力的东西,比如生态、政治、文化、社会等都会制约经济运行和发展。我们在研究中既要重点关注主要经济因素,也要考虑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不能像新自由主义那样走入畸形思维,把一种局部的暂时的因素夸大为支配一切的根本。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是极其复杂多变的,一定要把握普遍联系,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创新马克思主义整体经济学。

  (五)提出一些前瞻性的见解

  比如,目前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形态、新矛盾、新趋势,需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系统地揭示。国内需要深化研究邓小平晚年担忧的两极分化问题、西化危险。再如,现在新时代面临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新的产业革命即将来临,我们必须及时抓住这一新亮点,进行创新性研究。我们研究经济学必须深入研究科学技术主导经济发展的规律,由此认识科技创新的引领驱动功能。

  归结上述论述,我们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阵地意识,应当做到五个辩证统一:在理论逻辑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社会化辩证统一;在整体视阈上社会发展与人同自然和谐辩证统一;在对象特质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辩证统一;在发展方向上增加社会财富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辩证统一;在个人品格上一贯坚持与勇于创新辩证统一。只有自身阵地意识强劲,才能支撑阵地的巩固与发展。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教授,省经济学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