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让穆青精神薪火相传

《中原智库》(2017)  董广安2019-11-26

  穆青与他的同事之所以能够采写出跨越时空,影响几代人的优秀作品,就在于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他准确地把握和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和历史前进的方向。结合穆青精神,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宣传舆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穆青主张讴歌时代精神、以正面报道为主、新闻报道要顾全大局、有利于安定团结的思想,其实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念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他经常强调“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具来说,讴歌好的和批判坏的,正面宣传和揭露问题,哪个为主?哪个为次?我们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社会总有一种积极的主流。大力弘扬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和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大力宣传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是正面宣传的根本要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反映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

  二、坚持“求真务实”,捍卫新闻的真实性

  这次视察和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与记者对话,两次提到“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事实,分析了“党性原则与尊重新闻规律”这两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关系要点。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一味追求收视率、发行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置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于不顾,捕风捉影,大肆炒作,甚至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损害了新闻工作者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网络时代,新闻工作者维护新闻真实的使命更是一刻也不能放松。

  1978年12月11日,在新华社国内分社社长座谈会上,穆青谈道:“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的特点。不能因为要抓新的,就无中生有,捕风捉影,闭门造车,或搞浮夸,违反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要实实在在,多讲实的,少讲空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要通过事实阐明观点,没有实在的材料怎么行呢!”穆青、冯健、周原于1966年写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稿子基本完成后,穆青让周原带着稿子到兰考,在县委常委扩大会上,朗读这篇稿子征求意见”。事实证明,他一生的新闻实践都在全力维护着新闻的生命线。

  三、坚持扎根基层,一生“勿忘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穆青经常说的就是“勿忘人民”。他认为当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穆青认为,“干新闻工作是需要积累各种资料的,有题材的积累、主题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思想感情的积累……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是立场问题,人生观问题。这是记者素质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角,人民的活动是新闻的主要源泉。穆青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在漫长的新闻生涯中,一直保持着实事求是、深入调研的优良作风,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保证了他笔下的人物、事件、语言以至细节都经得起检验。

  穆青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环境。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认知方式、交流方式、传播方式和思维方式,今天的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传统的新闻理念、采访方式、报道形式,等等,都在无形有形地改变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在近几年追寻穆青、学习穆青、研究穆青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穆青精神所包含的: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顾全大局、立场坚定的政治觉悟,实事求是、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的高尚情操,仍然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坚守、传承和弘扬。(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