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一棵油茶树的故事

河南日报  归欣 李英华2019-09-19

2019111302.jpg

图为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核心区万亩油茶生态示范基地 谢万柏摄

  “我下半辈子只干一件事,那就是种好油茶树,让更多老区群众过上好日子。”9月18日,回忆起头一天的情景,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创办人、联兴油茶公司负责人陈世法依然激动不已。

  17日上午,冒着毛毛细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了解该县发展油茶产业、推动脱贫整体情况,并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流。槐店乡陈洼村村民陈文珍告诉记者,72岁的她和老伴都在油茶园务工,每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覆盖6个乡41个村民组的司马光油茶园,目前带动了390户贫困户增收,安置2000多名周边群众就业。在陈世法的带动下,光山县油茶树种植面积已超过20万亩,行走在该县的浅山丘陵,摇曳生姿的油茶树几乎随处可见。

  十年磨一剑。虽然现在郁郁葱葱、满眼绿浪,但2008年刚起步时,这片2.7万亩的油茶园还是一片荒山。那一年,光山县抓住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的机遇,将“油料上山”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组织5名企业家外出考察学习,当时40岁的陈世法就是其中之一。

  在江西省樟树市,大开眼界的陈世法被触动了:油茶树耐旱抗贫瘠,适宜丘岗浅山区种植;结果期长达80年,被称为“铁杆庄稼”;病虫害少,又便于管理,适宜千家万户。“我15岁那年第一次出去打工没挤上火车,躺在车站的广场上看星星,就有个念想,要是在家搞一项产业,不用外出奔波也能过上小康生活,那该多好啊!油茶树不就能实现这个念想吗?”他说。

  2009年年初,放着年收入千万元的工程生意不干,陈世法“铁了心”决定种油茶。他三赴杭州请来了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姚小华,带着技术员和工人,一股脑扎进了光山的荒山。从没跟他吵过架的妻子又气又急,涨红着脸说:“你真是个陈傻子啊!”

  陈世法这一“傻”,就是10年。这10年并不平坦,亲朋好友质疑,合作伙伴退出,干旱冻灾也来添堵,但陈世法都挺了过来。他说:“我把企业取名为联兴油茶,就是要联合父老乡亲,兴家兴业致富,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

  油茶树长起来,怎么把产业推广下去?陈世法直犯愁:“人人都知道油茶价格高,可油茶树5年才挂果,10年才回本,周期长、回报慢。”要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只有让产业形成规模、叫响品牌才行。关键时刻,当地党组织给他解了难题。

  产业咋上规模?县委协调各部门协同发力。人心不齐,茶园所在的各个村委会站了出来;土地流转受阻,村党支部委员分头动员;闯市场需要合力,行业协会建起了党支部;种植需要技术,党支部扛起大梁;产业链一路延伸,党组织一路整合。

  依靠党组织,司马光油茶园拨云见日、初见收益,种茶群众也尝到甜头、有了盼头。2014年,陈世法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如今已是光山县油茶产业链党支部的骨干。

  在司马光油茶园实地察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这让陈世法更加充满了信心。

  “到2020年,我们计划把油茶园往农游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借力旅游平台提升附加值、拉长产业链,让乡亲们腰包更鼓、生活更幸福。”陈世法告诉记者。

  登高远眺,满目青翠的油茶园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等到10月中下旬,这里将是漫山花开,遍地果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