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两高四着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河南擘画的宏伟蓝图。从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维度学习领悟“两高四着力”,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理论引导。
“高质量发展”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审美性的统一,体现出对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反映了群众史观“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观在发展理念中的创造性运用。河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力体系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结构优化方向发展,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把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与制造强省战略紧密结合,坚持以“制造业当家”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科技城、中试基地建设等重大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
“高效能治理”体现了群众史观与系统思维的深度融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群众立场,依靠群众智慧,服务群众需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公众参与调动社会主体能动性,要更好凝聚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唯物辩证法强调系统性与整体性,社会治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协同、上下联动。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推进数字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一网通办”、信用治理、持续深化基层网格化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特别是在灾害应急管理、疫情防控、基层减负等重点领域,要以对复杂社会系统的系统认知与科学治理,有效推动社会治理从“反应式管理”向“预警式引导”转型。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农业强省,夯实高质量发展物质基础。“自信自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积淀的精神力量,“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必须在自信中坚定前行,在自立中强化担当,在创新中开辟发展新赛道,把区位交通优越、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充足、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坚定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把传统产业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从“中部制造”迈向“中部智造”。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要坚持农业大省的战略定位,“创新”则是对农业现代化多维路径的不断探索,在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基础上不断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中原农谷”建设等农业科技创新,努力打造国家粮食安全核心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突出人民至上与问题导向的工作思路。“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河南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民生工作要注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加快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养老服务圈,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人性化覆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改革发力点。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城乡教育资源不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方面,注重找准“问题源”,针对“症结点”,开出“实药方”,将改革的力度、政策的温度与群众的期待紧密结合,构建起问题发现、研判、解决的闭环机制,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不仅要立足本地,更要面向未来、链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文化发展是系统构建。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既抓“水沙调控”、污染治理,也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城市布局、生态修复,实现从“治污”到“治城”的生态转型。
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旅强省。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力量,精神交往和文明互鉴是人类更深层次的交往。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将黄河文化、殷商文化、河洛文化等独特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不仅在“引客入豫”上持续发力,也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形成新亮点。通过构建文化传播新体系、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贡献中原智慧、展现中原担当。
(作者单位:河南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河南日报》(2025年07月18日第12版)
统筹:吴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