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王喜成: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光明日报  2018-04-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具有整合、教化、规范、维系、调节、导向、培育等功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政治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的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等在人们精神领域的反映,并体现在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它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是影响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并决定着政治制度的运作状况。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相辅相成。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要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就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的政治文化,从而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等的坚定追求,形成了对党的组织、纪律、原则、制度等的严格遵从,这种党内政治文化传统的构建,对于形成良好政治生态奠定了基础。但不可否认,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对党内政治生态的腐蚀、对党执政基础的损害亦不容忽视,一些党员干部在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价值观念出现了扭曲。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思想教育、导向引领、严格管理、制度约束等措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强化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以文化人。只有不断创新党内政治文化教育的载体、形式、方法和手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才能不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使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广大党员干部应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坚持严格按政策、原则、制度办事,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敢于进行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抵制。高度重视提升党员干部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固本培元,始终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坚守真理、坚守原则、坚守规矩,自觉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严肃党内生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防止“好人主义”“一团和气”,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同一切错误倾向做斗争,增强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以永远在路上的劲头,解决那些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注重导向引领。有什么样的选人用人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只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让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才能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只有旗帜鲜明反对关系学、厚黑学、权谋术、“潜规则”等庸俗政治文化,才能防止“带病提拔”,防止出现干部选用上“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通过建立人文关怀体系与完善用人和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把严格管理干部与关心干部结合起来,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党员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扬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凡是要求党员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不做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不做。

  真管严管。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必须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坚决抵御和清除党内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做到立规明矩、令出法随,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坚持问题导向,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动真格深究细查、大力度开展整治、高标准解决问题,让突出问题无处藏身。通过经常性的与干部谈心谈话,对发现的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健全问责机制,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以严肃党内监督作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问责威力,推动形成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

  (作者:王喜成,系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