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文进入中宣部出版局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名单

  2023-12-19

  近日,由中宣部出版局主办、中国期刊协会承办的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遴选出100篇(组)拟推荐作品并面向社会公示,由《领导科学》杂志发表并推荐的文章《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成功入选。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文发表于《领导科学》2022年第4期,作者李庚香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法学博士。该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仅指引开创了中国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深刻认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理论特质和价值,在自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原则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有效地做到“中为洋用”,坚持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中国道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经验,坚定文明自信,重视对中国规律、中国式民主、中国价值的研究和传播,让曾经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文明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优势,为二十一世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取得文明新成就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该文不仅选题重大,而且具有敏锐性、前沿性的学理视角,分析透彻,理论内涵厚重,一经刊发,就受到学术界和理论宣传部门的高度关注与一致肯定,具有重要的学习交流价值。


附原文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李庚香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仅指引开创了中国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深刻认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理论特质和价值,在自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原则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有效地做到“中为洋用”,坚持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中国道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经验,坚定文明自信,重视对中国规律、中国式民主、中国价值的研究和传播,让曾经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文明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优势,为二十一世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取得文明新成就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关 键 词】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道路;文明自信;“中为洋用”

  【作者简介】李庚香(1966— ),男,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领导力、现代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C933;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2)04-0005-10

  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而人类文明进步则是在既定自然条件下由人的意识、思想、理论、价值观、习俗等及其实践塑造和推动的结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人类文明大致可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个基本形态,每个社会形态的萌生和发展都是自然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进行文明创造的自觉性和需求就会越强,思想和理论对引领文明发展方向、推动文明进步和塑造文明特质的关键性、重要性甚至一定意义上的决定性就会更加凸显,不断呈现出由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跨越的典型趋势。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党的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全党全国人民更加信心百倍地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辉煌成就、蓬勃兴盛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世界奇迹,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11;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举世期盼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的态势、冷战思维死灰复燃、恶性经济制裁手段肆意滥用、地区冲突加剧、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应对全球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风险挑战的合作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公平合理的机制,世界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思想、机制及力量来引领和保障人类文明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回答“世界之问”、实现“中国好”与“世界好”的良性循环和相得益彰,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时代精华的世界性理论价值,在自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原则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有效地做到“中为洋用”,让曾经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文明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优势,为二十一世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取得文明新成就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理论基因及其引领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使命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所有国家、民族、社会、群体只能共存共享于同一个世界,尽管这种认识、理念是逐步形成、深化和达成共识的。文明的形成、发展和扩展、融合一般都遵循着从个别到一般、从局域到全域乃至全球的历史过程和规律,文明的全球化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客观基础和逻辑前提。中华文明悠久灿烂,但在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我们的文明中只有伦理和经验的天下观而没有清晰和整体的世界观、只有雄视四方和协和万邦的区位观而没有互通互联和竞争博弈的全球观。鸦片战争后,我国以农耕和手工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文明在与西方以近代工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文明的碰撞中因文明形态的代差而“蒙尘”,陷入被资本主义列强侵凌、瓜分、蹂躏的凄惨境地,由此出现了睁眼看世界的一批人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明进化主张,一大批仁人志士矢志捍卫文明的尊严和实现民族的复兴,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的伟大实践。但由于这些运动指导思想上的历史局限性和我国独特的国情,这些运动虽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最终都归于失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迎来了光明的前景。这一重大和根本性的历史转折及其光辉成就源于中华文明自尊自强的特质、文明进步世界性潮流的推动以及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及其组织建设原则的世界性文明基因。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过程,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成就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促进了人类正义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激活中华文明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日益世界化并引领世界格局更加民主化合理化公正化的历史新阶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得来的,也是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新时代交汇融合升华的思想理论结晶,既有源远流长、深厚博大、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特质,又有汇集众长、熔于一炉的世界有益文明成果,是中国化与世界化融会贯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思想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35-36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就中国而言的,其实践依据就是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现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则是就世界而言的,其理论根基在于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经济发展动能、提升了世界后发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展现了现代化的新理念、新路径、新前景、新希望,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世界秩序提供了中国价值、中国思想、中国智慧。这就启发我们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反观、发展“中国理论”,从而实现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和世界地位的一个科学界定,也是我们党第一次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和深远的世界性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质就是,其真理的力量是跨越地理边界和贯通时代间隔的,与时俱进是其内在要求和理论品质,以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科学的思维及实践方式有力地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深刻地塑造了世界文明形态,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不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都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载入人类思想史册,都能够冠名“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称号的。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理论研究对象是世界典型样本,二是理论成果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三是理论实践成效深刻改变现实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以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镌刻在世界思想理论版图的显著位置,成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是与这一思想的研究对象、世界意义、实践成效紧密相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意义,但这并不排斥和影响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国实际出发在二十一世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态与世纪形态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形式,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态侧重于解决本民族的特殊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侧重于解决全人类的普遍性问题,不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态,否定或贬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意义;也不能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态消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否定或贬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意义。[2]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刻反思西方现代化道路与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拓展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还孕育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建构性世界观,体现了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统一、中国道路与世界影响的统一、历史追寻和现实阐释的统一,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同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进入新时代,创造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文明新形态。我们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去分析当代世界文明进程中的特征和矛盾,认清人类文明走向,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擘画和推动建设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我们要有历史自信,更要有文明自信,在坚持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基础上,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达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境界。面对世界之变、中国之变、人民之呼,我们需要精神推动力、价值引领力和文化凝聚力,深刻认识和大力推动“文明转型”;面对资本主义摆脱不掉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要深刻总结中华民族文明绵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兴盛、大国治理中治西乱、国际影响力中升西降的文明密码,既坚持中国道路又坚持胸怀天下,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中国理论”,破解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信任赤字、合作赤字,提供开放包容的全球公共产品,以普惠发展跨越发展鸿沟,为人类进入更高的文明阶段开辟新路、提供智慧。

  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

  为什么在建党百年之际宣告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因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

  首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自觉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67-68因此,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使命意识,是创立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前提;党领导推进国家和世界的有效治理,是创立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保证;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创立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基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创立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战略谋划。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义无反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的幸福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不懈奋斗,这是我们党敢于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因为无私无畏,我们党才能够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敢于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敢于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敢于进行自我革命,从而跳出治乱兴亡的历史周期率。公忠去私,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规则,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价值理想。《礼记·礼运第九》描述的“大同社会”,就是一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由于坚持去私为公,所以在官吏选拔中才能做到“选贤与能”,在修身齐家中才能做到“讲信修睦”,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期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332在这种社会中,由于树立和坚持普遍的公共服务动机,所以才可能避免和超越人人为己、患得患失、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丛林状态,才能够超越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数千年来,这种“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在中国影响极为深远。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理想上有许多相似性,其中之一就是“公”。要实现这一价值追求,共产党人便要有“不私”的理想人格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毫无私心地献身伟大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一个至公至善的社会。曾经,西方以个人主义、市场经济、利己主义道德、选举民主等为表征的现代化被奉为人类文明圭臬,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更是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而现实的世界即使是资本主义发展最为成熟的欧美社会,也遭到其自身所倡导的价值观的反噬,出现经济发展停滞、政治撕裂、社会对立、道德沦丧、犯罪率上升、种族冲突加剧等严重问题,而世界上由美国为维护其霸权所引发的贸易战争、地区冲突、单边主义、逆全球化趋向、新军备竞赛等威胁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危险局势不断加剧。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最新例证。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庄严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坚定地表明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两个结合”,再到“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成果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引导我们走向一种新的人类文明。

  其次,中国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典型的超越性气质。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现代性文明的中国形态,而不是现代性文明的西方形态。新时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共同推进上。西方现代化进程500年,从“地球是圆的”到“世界是平的”,从“国富论”到“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从“普世价值论”到“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构建了西方现代性文明的基本形态。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具有大国气象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逻辑、物质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亨廷顿悖论以及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具有辩证性、整合性、复杂性、天下性,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特征。它既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深深根植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沃土;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新;既学习、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又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中国之所以没有掉入西方现代性文明的强大旋涡之中,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世所罕见的超大型国家,是一个文脉渊深、流淌不息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国运跌宕起伏的古老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这些都注定中国只能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开创具有大国气象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又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发展、独立发展、和平发展的新特质。其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革命时期的“站起来”、建设时期的“富起来”、新时代的“强起来”以及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如下三个维度:在理论维度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认识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指向;在历史维度上,表现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和与时俱进的群众路线;在实践维度上,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和“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价值追求的执政实践及其成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实现共同富裕深化、细化到党的领导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发展、独立发展、和平发展、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等特征,具有更加成熟的状态,它引领于“新论”、阔步于“新路”、保障于“新制”、彰显着“新质”,展现出较之资本主义文明的显著民主优势、效率优势、公平优势、天下情怀和道义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中国道路话语自主权的深刻体现。

  再次,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的不是某一种文明类型,而是人类既有的一切文明类型。文明形态是文明的类型划分,也是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文明形态的创造表征一个民族、国家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对当代性和人类性的理解。每种文明形态有其独特内涵和特质,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摆脱当前资本主义危机、创立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开辟了新的路径,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既有的一切文明类型的共同缺陷在于文明分离乃至所谓文明的冲突,而作为超越文明分离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文明的协调性发展趋向,标志着文明范式的转型,即从文明分离走向文明协调性发展,展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3]807-808的中国文明观。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是文明转型或者范式转型的新突破、新进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共同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目标,是掌握中国道路话语自主权的坚实基础。中华文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两大跨越,在世界文明多样性中日益显示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从长时段历史来看,从大历史观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表现出来了,它既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体,也是党的领导、市场经济、人民至上、文化传统的结合体,还是人类文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文明的综合体。当然,我们宣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是说就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新进步,使人类文明新形态更有丰富的内涵、更有创造的活力、更有引领的动力、更有吸引的魅力。

  三、坚持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中国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力最为深厚的根基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的成就。当今中国是举世瞩目、举足轻重的世界性大国,已经深度融入世界格局,“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必须与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的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而言既是历史动荡变革期,也是战略机遇期,各种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人类文明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这场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国一域的格局变化,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我们既要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当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中国问题会超越中国界限而成为世界问题。同时,世界问题也会成为中国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会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方向和走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两个大局交织互动,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思想、理论和话语把中国和世界的现状、结构、矛盾、趋势说清楚。走好自己的路,快速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改善民生,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立足点。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辉煌成果,反映了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是对“世界向何处去”的最有说服力的阐释和证明。

  首先,坚持中国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有独特的文明、独特的历史、独特的国情,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没法走前人走过的道路,没有照搬别人、别国现成的经验,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创造性和中华民族奋发奋斗的勇气与中华文化求通求变的智慧。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包括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略、坚持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与市场经济的创造性结合、坚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和全面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发展理念、坚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这条中国道路既体现了党的信仰和原则的坚定性、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性、思想和理论的创造性,又契合中国的国情民意,既充分发挥了国内的优势,又紧紧抓住了世界现代化潮流带来的机遇,汇聚成了党的坚强组织领导与人民群众巨大创造力有机结合的历史洪流,从而使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

  其次,坚持中国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代化从经济上讲主要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快速运用、社会化大生产不断扩展、生产资源全球配置、产品和资本全球流通的社会状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经形式和强劲动力。现代化是世界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现代化是历史地发生的,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尽管现代化起源于西欧,最先兴盛于欧美,但现代化并非只有欧美这样一种发生发展路径。从逻辑上讲,现代化并非只有欧美一种形式、一种标准;从道义上讲,欧美的现代化进程充满着“原罪”,是以野蛮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血腥残酷的殖民掠夺进行的,在创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同时,也严重地侵害甚至毁灭了其他民族和地域的文明;从现实性上讲,西方现代文明具有独断性、排他性、侵略性和不可复制性、不可持续性,后发国家根本不具有采取这种方式实现现代化的现实条件。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没有走西方的老路,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更好实现人和物统一的现代化、不同国家互利共赢和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更有魅力和引领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两个结合”的产物,是悠久的历史根脉、深厚的现实基础、激荡澎湃的世界潮流的有机融合,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新内涵。

  再次,坚持中国道路,就是要坚持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人类文明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大趋势,这是由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追求和共同努力决定的。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均衡的,有先发文明、后发文明,也有轴心文明和边缘性文明,还有延续性文明和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不仅是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一起享誉世界的五大古文明之一,而且是这五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文明的兴盛和延续说明了文明的生命力、适应力、学习力和抗挫力。文明的起源、发展、传播往往以特定的地域、民族、国家等为核心,能够极大地增强文明进步的凝聚力和组织力。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上,创造的璀璨的中华文明直到西方工业革命前一直处在世界文明的先进行列。尽管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境地,但富于文明积淀和文明雄心的中华民族一刻也没放弃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和创造。因为只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明的价值实现、进步发展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才能具有强大的主体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探索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使中国人民掌握了精神上的主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民族复兴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同向性、同步性,坚持中国道路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这种文明形态在社会基本制度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文明,具有政治发展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具有文明进步的可持续性;在发展方式上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相辅相成,具有文明进步的全面性和保障性。

  最后,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道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在于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活力,而且在于中国道路所创造的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方向、新路径、新境界、新可能、新希望。判断中国道路对人类重大贡献最为切实的标准,主要就是看它是否能够为人类摆脱当前资本主义危机,为创立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道路、提供智慧。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道路具有三重逻辑:一是社会主义逻辑,使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在“价值—规范”层面上,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由社会主义逻辑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核心理念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而资本主义则遵循的是以物为本、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资本、搞不搞市场经济,而在于以什么为现代化的价值原则。以物为本的现代化与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是有显著区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旨在实现“两个解放”,即生产力的解放与人的解放。社会主义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足点,区别于资本主义立足于个体的利己主义原则。西方式现代化以利己主义为基本原则,而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类社会的“共同体”为基本建制,把“共同体”“集体”“社会”放到重要位置,从而追求“公共服务动机”,这更符合人的社会存在的属性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以“公共服务动机”为基本遵循,超越资本主义“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狭隘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在“制度—实践”层面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通过驾驭资本、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确保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方向,从而区别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发挥了对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功能,更加突出实质性民主、保障切实的民主实效,区别于西方自由民主的制度模式。二是现代化逻辑,主要包括现代化目标导向、工业化形态和市场经济体制。其一,历史性地、循序渐进地提出和界定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从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到1979年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友人明确阐释的“小康之家”的现代化目标,再到2021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既勇于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又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的实际、历史阶段和文化内涵,富于感召力和可行性。其二,把实现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把工业化的规模和水平作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转型,遵循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普遍逻辑。其三,自觉遵循市场经济逻辑,注重吸收和扬弃资本主义发展的文明成果。从技术社会形态看,现代化逻辑主要为工业化;从经济社会形态看,现代化表现为商品化、市场化、全球化,即市场经济的形态和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破除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承认并运用市场经济逻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合了文明进步的历史规律,极大地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三是民族伟大复兴逻辑,赋予了现代化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宏伟目标,也是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新的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复兴逻辑,主要由三个具体逻辑构成,即传统与现代的辩证逻辑、民族复兴的富强逻辑、民族复兴的文明逻辑。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逻辑方面,西方现代化主张“传统—现代”的“二元论”,即传统和现代完全对立、无法相容。它把现代社会之前的事物归结为“传统性”,把现代社会存在称为“现代性”。所谓“现代化”,就是用现代性去取代传统性,表现为在特定时空内对传统的否定和替代。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的“二元论”思维模式,认为传统与现代不是断裂的、对抗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民族复兴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要否定中华传统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而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断融入中国现代文化体系之中,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民族复兴的富强逻辑方面,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文明在全球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意味着要摆脱奴役和贫困,实现独立和富强,富强逻辑构成了民族复兴的基本属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在民族复兴的文明逻辑方面,文明是洞察中华民族的重要密码,也是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密码。中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文明型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包括富强逻辑,更包括文明逻辑;中国崛起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更意味着文明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将实现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依据生产方式划分人类文明的历史阶段,使得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既扬弃了单线程的文明进化论,也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即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合理解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与发展,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文明充斥的资本逻辑、两极分化逻辑、物质主义逻辑、异化逻辑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展现出来的是代表人类文明新价值取向的人民逻辑、共同富裕逻辑、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逻辑和各国人民一致平等共同进步的正义法则。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统一,实现了资本和共同富裕的统一,实现了人性和生产方式的统一,不仅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而且对西方现代化的理论谱系及其理论、模式、概念、范畴、标准等,都是一种超越和创新。在未来的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将逐步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秩序,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四、坚定文明自信,进一步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视对中国规律、中国式民主、中国价值的研究和传播

  “月映千江,终是一月;万物纷呈,终归一理。”中国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为人类谋大同是一致的。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加丰富、不断拓展、广泛流传,必须坚定文明自信,进一步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建立在把握和运用“中国规律”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因而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思想和精神力量。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伟大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充分彰显、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全新概括,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充分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引领中国和世界走向一种新的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步与跃升,虽然处于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质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彻底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历经艰辛、充满曲折而最终柳暗花明、别开生面,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个历史时期及其奋斗、经验和成就,都深刻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规律”的探索、把握和运用。我们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时代风云的内在关联中,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结合中,去探索“中国规律”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世界潮流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坚持扩大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加快高质量发展、确保可持续发展,又充分认识世界正在潜滋暗长的传统威胁和非传统风险,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坚持独立自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巩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之势;在强化国家能力和制度建设中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加强党对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政治现代化,有效应对大规模经济变革、深层次社会结构调整以及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对制度建设和社会心理的严峻挑战,为整体现代化提供动力和保障;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落实现代化的以人为本原则,消除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非全面、非均衡、非公平、非正义的痼疾,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导向和依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现代化,让全体人民共创共享现代化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增强现代化的动力;从全面从严治党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把握对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8.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确保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具有强大的领导力量。

  其次,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式民主”这一中国制度。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式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和制度优势,是“中国之治”的重要保证。中国今天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强有力支撑。民主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而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在于集权或分权的具体形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如此深刻和广泛地动员人民的力量、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赋予人民实质的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创造历史的伟业,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当今中国,人民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人民民主制度具有完整性、全面性、切实性,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中国式民主”不同于已有的任何一种民主实践,它是一种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民主的新形态。这种“中国式民主”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既“全面依法治国”,又“全面依规治党”。这种民主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在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类型学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结构关系的研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实践,并不断推进、改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为全人类的民主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国之治必须依靠制度和法度。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趋向将以谁有权制定规则为核心,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进程中,要将“中国式民主”的新理念、新经验、新规则传播和引入全球治理新格局。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参与和主导全球治理规则制定的能力,不仅事关对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占据问题,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要更加清醒地、积极地站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视角着力增强新型国际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用中国智慧照亮人类发展前程,用中国实践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探索美好未来。

  再次,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树立对于“中国价值”的价值观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的正义事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新的论断,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路径的高度自觉,是对盛行几百年的西方文明中心论的一种超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5]397-404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价值观自信,坚定历史自信,坚定文明自信。中国的价值观富于情意、尊崇道义、重视整体,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而不同”“与人为善”,具有契合人类终极情感和意义追求的内在先进性,利于化解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冲突。中国价值观认为,满足他者自我需要与满足自我需求具有一致性,个体之间、社会之间、国家之间、文明之间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6]。面对充满分歧、矛盾、冲突的现实世界,只有承认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价值,才能在兼顾共同利益的同时实现个体利益。我们反对“普世价值”,但承认“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现实世界每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我们需要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何处去”的共同问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是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的美好愿望。面向未来,中华文明要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地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做贡献,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在历史上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必将以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推动各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体现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的天下情怀,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责任与担当,强化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中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行动指南,而且指引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前程、新境界。我们要以历史的自觉、历史的担当树立文明自信,在中国与世界的语境中研究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党如何长期执政、我们国家如何长治久安,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共同追求人类进步,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后疫情时代的美好世界。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N]。学习时报,2018-05-18(1)。

  [3]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45.

  [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6]费孝通,麻国庆。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