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中原智库专题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原智库(2017)》  2017-07-18

目录

  李庚香: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战略能力

  王亚明:以融合创新占领舆论主阵地

  董广安:让穆青精神薪火相传

  方雪琴:改变话语方式 提高传播能力

  任晓莉:新时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四大着力点

  赵士红: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赵琳:让党的旗帜高扬在宣传思想阵地上

  赵增彦:坚持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涂小雨: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李太淼:社科学术媒体要在舆论引导中有所作为

  魏雷东:厚植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追求

  王鹏飞:五个突出: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指南

  陈杰:以出版正能量作品为己任

 

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战略能力

李庚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对于广大社科工作者来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统筹理论和舆论,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这一战略能力。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当前,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与之相应,新闻舆论引导能力也成为一项具有战略特征和战略意义的能力。

  为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职责使命、根本原则、基本方针、实践路径和根本保证,真正使讲话精神成为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我省社科理论界要切实按照“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要求,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唱主旋律,聚正能量;树好形象,提软实力,并切实做好社科领域的理论与舆论统筹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重要的是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我们党是“两论起家,理论当家”。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正确处理理论和舆论的关系,要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与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上的引正纠偏,使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因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话语权体现的是思想力。只有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写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新闻学、社会学等,才能够使我们的舆论话语权有丰饶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理论支撑。

  一、树立阵地意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新闻舆论始终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思想舆论所占领。坚持阵地意识,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当成“战略家”,下好先手棋。要胸怀大局,因势而谋;要把握大势,应势而动;要着眼大事,顺势而为。社科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也具有新闻舆论功能,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广大社科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维护党的团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在社科理论领域坚决打赢新闻舆论争夺战。

  二、树立引领意识,切实把好舆论导向关

  方向正确,才能下准功夫、用对力量。新形势下,党要带领人民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全面营造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要当好“政治家”,打好主动仗。要系统布局,掌好领导权;坚守阵地,用好管理权;加强引导,掌握话语权。社科理论界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要以通天线、接地气的课题研究、智库建设等为天朗风清的舆论导向鸣锣开道、助力添翼;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系统、准确地宣传阐释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弘扬社会正气,为中心工作助力,为全局工作添彩。

  三、树立创新意识,着力提升舆论引导力

  当前,在意识形态斗争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作为新闻工作者和社科工作者,迫切需要在创新中提升舆论引导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统一到党的领导上来,把党的意志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使新闻作品变得“好看”“有用”,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着力推动内容创新,善于用讲故事的办法开展宣传和理论阐释,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要把握好时度效的要求,围绕群众关注、政府重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设置议题,做到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把河南发展的大好形势宣传阐释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撑。

  (作者系省社科联主席、研究员)

 

以融合创新占领舆论主阵地

王亚明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集中概括和最新表达。这个讲话,指明了我们当前和今后工作的核心与关键,明确了我们实现理想目标的路径和方法,结合河南日报的工作实际,笔者从“党报姓党、转型创新、贴近群众”三个方面谈谈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一、党报姓党,忠诚担当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都在讲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讲话内容十分丰富、认识十分深刻,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五个概括”:一是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三是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方针和原则;四是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五是概括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保证。

  从“五个概括”就能看出来,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六个字——爱党、护党、为党。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也是六个字——忠诚、把关、担当。我们的新闻工作,就是要坚持政治家办报,任何时候任何媒体都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在新闻实践中很有用、也很管用,也是对“政治家办报”的生动阐释。

  二、转型创新,融合发展

  对于党报集团而言,最大的转型创新就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创新”的要求,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我们实行“九大媒体、九个统一”的运行机制,纸媒、网络、手机报等9家媒体齐上阵,连原来只做户外广告经营的大河全媒体公司也纳入进来,公司所属的、覆盖全省的2000多块户外大屏滚动播出两会内容。所有参会单元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策划、统一协调、统一保障、统一标识、统一署名、统一分发、统一推广,实现了从内容融合到机制融合的新跨越。

  同时,我们体会到,正面宣传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只有立场,没有效果;只有原则,没有方法。在新的舆论环境下,如果媒体还是陈词滥调、千人一面,只能是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写谁谁看、谁写谁看。所以,只有通过创新运用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巧妙地设置议题,才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让铁的事实、好的道理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三、贴近群众,好看好用

  要解决好业界存在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三脱离”问题,就必须做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这“三深入”,从而实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三贴近”。多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都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抓手,主动作为,认真组织,并在制度设计、考评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持续开展“远学穆青,近学天定”活动,强化“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走到田间地头找感觉”的思维,调整传统老套的话语体系,鼓励广大采编人员采写那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新闻。

  目前,我们正在认真谋划河南日报的综合改革,在“权威、深度、融合、服务”的主攻方向中注入更多“好看、有用”的元素,把我们的媒体办得更好,并在媒体融合的新闻实践中,使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报业集团生根开花,结出丰硕果实。

  (作者系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让穆青精神薪火相传

董广安

  穆青与他的同事之所以能够采写出跨越时空,影响几代人的优秀作品,就在于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他准确地把握和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和历史前进的方向。结合穆青精神,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宣传舆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穆青主张讴歌时代精神、以正面报道为主、新闻报道要顾全大局、有利于安定团结的思想,其实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念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他经常强调“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具来说,讴歌好的和批判坏的,正面宣传和揭露问题,哪个为主?哪个为次?我们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社会总有一种积极的主流。大力弘扬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和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大力宣传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是正面宣传的根本要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反映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

  二、坚持“求真务实”,捍卫新闻的真实性

  这次视察和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与记者对话,两次提到“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事实,分析了“党性原则与尊重新闻规律”这两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关系要点。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一味追求收视率、发行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置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于不顾,捕风捉影,大肆炒作,甚至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损害了新闻工作者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网络时代,新闻工作者维护新闻真实的使命更是一刻也不能放松。

  1978年12月11日,在新华社国内分社社长座谈会上,穆青谈道:“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的特点。不能因为要抓新的,就无中生有,捕风捉影,闭门造车,或搞浮夸,违反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要实实在在,多讲实的,少讲空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要通过事实阐明观点,没有实在的材料怎么行呢!”穆青、冯健、周原于1966年写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稿子基本完成后,穆青让周原带着稿子到兰考,在县委常委扩大会上,朗读这篇稿子征求意见”。事实证明,他一生的新闻实践都在全力维护着新闻的生命线。

  三、坚持扎根基层,一生“勿忘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穆青经常说的就是“勿忘人民”。他认为当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穆青认为,“干新闻工作是需要积累各种资料的,有题材的积累、主题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思想感情的积累……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是立场问题,人生观问题。这是记者素质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角,人民的活动是新闻的主要源泉。穆青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在漫长的新闻生涯中,一直保持着实事求是、深入调研的优良作风,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保证了他笔下的人物、事件、语言以至细节都经得起检验。

  穆青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环境。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认知方式、交流方式、传播方式和思维方式,今天的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传统的新闻理念、采访方式、报道形式,等等,都在无形有形地改变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在近几年追寻穆青、学习穆青、研究穆青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穆青精神所包含的: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顾全大局、立场坚定的政治觉悟,实事求是、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的高尚情操,仍然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坚守、传承和弘扬。(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改变话语方式提高传播能力

方雪琴

  这些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舆论环境、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当今的媒介环境,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成了大众接触信息的主渠道,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互联网时代是麦克风时代,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麦克风最多?中国。中国有多少个麦克风?有6个多亿,因为中国已有6亿多网民,居世界第一。我们用麦克风干什么?在用途排行榜的前几名里,就包括:用博客写文章,在论坛上发言。在微博上进行现场直播,在微信上秀生活。所以说,世界上最大的论坛、最大的言论广场在中国。

  面对这样的媒体生态环境,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听到主流的声音?

  一、正确认识正面宣传与正面效果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提出了48字新闻工作职责和使命,“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的指导方针。只要达到正面效果的宣传,都应该是正面宣传。正面效果并不等于追求绝对化的“正面报道”,片面追求正面报道,既不符合传播规律,也不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很难起到创造共识、增进信任的作用。我们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宣传了很多美好的价值观,但效果差强人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宣传报道只是“入眼入耳”,而没有“入脑入心”。“入眼入耳”只是传递了信息,但只是停留在人的意识层面,“入脑入心”才能通过劝导与说服在认知层面发挥影响力。现在不少的典型宣传,表现出“高”“官”“浅”“俗”倾向。调子高、官话多,浅层次、媚俗化。这样的典型宣传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今天,已经失去了市场。舆论监督,看起来是负面报道,但只要是起到了激浊扬清的效果,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这就起到了正面效果。

  二、改变话语方式,提高传播能力

  传播能力是指“以个人有效的、以社会得体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强调的是通过“宣传”的方式,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容置疑和挑战的“官方修辞”,体现的是自上而下的权力关系。从传播效果来看,运用宣传模式传递的信息是一种单向传播,只能影响到受众的“眼睛”和“耳朵”,很难做到“入脑入心”。正如人民网在发布2015年网络舆情分析时说:宣传工作需要研究时和势,创新招和术。政治立场要用政治效果来检验。只知道旗帜鲜明、不知道委婉曲折,只知道响鼓重槌、不懂得点到为止,宣传效果会打折扣。网络评论还要提升专业性,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对不同意见不能简单地扣“帽子”、贴“标签”。与民众的沟通绝不仅仅是信息发布,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传播策略,“达于耳入于心”,才能使群众理解和认同公共目标和价值。宣传工作要克服“官话”“套话”,摒弃官样文章中习惯的官方话语体系,多采用人性化传播,润物细无声,才能突破受众的意识层面,达到“制造同意”而非“强制接受”的效应。

  三、提高新媒介素养,积极传播正能量

  新媒介素养,是指在社交网络革命、互联网革命和移动革命的背景下,个人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构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网络,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新媒介素养(Net working literacy)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在当今社交媒体上,随手转、随手拍,动辄语言暴力、地域人身攻击,模糊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造成了网络世界一片乱象。

  这几年,我们强化互联网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强化网络治理,绝不意味着要回到“舆论一律”时代,而是要让每位公民,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拥有辩证分析、正确判断、合理利用大众媒介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新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下大众媒介素养教育严重缺失,多数高校都没有媒介素养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十分迫切。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新媒介素养不仅是专业传媒人的需要,而应成为社会公众的基本素养,新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是新闻传播专业教育,而且应拓展为面向整个国民的素质教育。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新时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四大着力点

任晓莉

  新闻舆论媒体要坚守职责、完成使命,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宣传舆论工作的灵魂。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牢牢把好方向盘、掌好“定盘星”,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核心在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积极推动创新变革。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在新时代下仍是方向性问题。在新媒体时代,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灯塔,党媒姓党无疑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政治原则。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承担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个48字的职责和使命,首先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在新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舆论环境中,始终坚持和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基本方针。其次是要坚持“阵地意识”,坚守正确的政治导向。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思想舆论就会去占领。要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再次是要增强政治家办报刊意识,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同西方新闻观划清界限。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二、自觉维护党的权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新闻舆论工作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首先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旗帜鲜明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其次是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牢记国法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作为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行动自觉,坚持用党性原则和纪律规矩来约束规范言行,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确保在大是大非和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永葆政治本色。再次是要自觉增强看齐意识。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章党规党纪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自觉人和明白人,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为党分忧、为党立言、为党兴业,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躬身践行,知行合一,脚踏实地,履职尽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竭尽全力,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三、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提高党的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媒体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尊重新闻媒体的传播规律,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媒体多元化、新闻传播多元化的竞争中要凸显巩固和拓展党的新闻舆论阵地,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影响力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而实现主流媒体对大多数人群的有效辐射。首先是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感召力,赢得人民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和尊重,进而强化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强化党对多元化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其次是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让新闻作品更有“时代温度”,不辜负读者,不辜负时代,鼓荡人们的雄心,唤醒沉睡的良知,书写时代的坚强与自信,最终加速实现中国梦。再次是要在满足社会大众差异化多层次新闻资讯需求的同时,要有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定力和主导方向,让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在“润物无声”中发挥社会舆论引导力,形成为党的事业“鼓劲”的传播效果。

  四、坚持进行创新变革

  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正在媒体领域催发深刻变革的新时代,新闻传播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所以,“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深刻改变,把握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必须坚持“创新意识”,锐意创新,才能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画出最大的同心圆。首先要进行舆论引导上的综合创新。新时代中,受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新闻传播日益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在这种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下,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再加上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利益多元分化,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各方面矛盾复杂尖锐,风险因素不可忽视。这就需要新闻传播媒体从理念到内容,从体裁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从业态到体制机制,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突出特色、精准定位,善于通过生动形式、多样手段来表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其次是以新媒体的创新思维统筹媒体融合发展。在当前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才能激发事业发展活力,不断巩固和拓展舆论阵地。因此,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积极融合,拓展信息渠道、增强与受众互动,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夯实主流媒体公信力。再次以创新思维提升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增强国际话语权,才能提高我们的影响力,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来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通过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通过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不断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任何社会都需要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在新时期理直气壮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

  (作者系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赵士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把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作为执政和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正确认识增强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新媒体兴起,社会舆论多元化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媒体运用得好,就可以引导舆论,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运用不好,媒体可能推波助澜,使小危机演化为大灾难。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更好履行岗位职责、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工作的好坏和事业的成败。领导干部如何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成为检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道现实考题。领导干部千万不能把媒体当成对立面,当成随时随地挑错、添乱、找麻烦的对象。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新闻媒体,与新闻媒体交往、交流、交朋友。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领导干部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就要善于加强对舆论的正确有效引导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执政党重要的执政资源和执政手段。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对舆论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对舆论进行正确而有效地引导,不仅是宣传部门的责任,更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舆论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最关键。导向正确是人民之福,导向错误就是国家人民之祸。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做到“姓党为民”。各级党委政府是舆论引导的第一责任人。主流新闻单位要积极发挥作用,避免“主流媒体边缘化,小报小刊主流化”。领导干部要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各级党委政府在执政过程中产生和掌握的信息,是形成引导和影响舆论的重要资源。领导干部要善于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披露这些媒体公众关心的信息,信息的披露过程就是影响和引导媒体和公众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凝聚人心。

  三、领导干部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

  一个公正透明的政府应该是主动说话的政府,应该是有强烈新闻意识的政府。在现代政府的管理运作中,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与媒体沟通的能力。要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将媒体素养作为各级党校系统、干部学院的重要培训内容,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与媒体的沟通技巧和能力。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自身学习,自觉加强媒介素养,把握新闻舆论传播规律,在了解媒体、认识媒体、善用媒体上下功夫,重视与新闻媒体的主动沟通,充分了解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和性质,掌握与不同新闻媒体对话交流的技巧。要努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能力,特别是运用和管理互联网的能力。

  四、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就必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对新闻事件进行采访、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这是法律赋予媒体的一项权利。在互联网时代,传媒实现了全覆盖,其视角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各种监督手段中,传媒对领导干部进行的舆论监督,是极为有效的监督手段。领导干部必须要拥有接受批评监督的雅量,自觉接受和善待媒体监督,这是为官从政必须具备的基本操守。闻过则喜,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宽容,是一种从善如流的大智慧。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学会在媒体监督下开展工作。通过媒体监督,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增强党拒腐防变能力,做到管好权。通过媒体监督推进党务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公开,让媒体成为反映民声的传声筒,让媒体成为监督干部的曝光台,让媒体成为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五、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就要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

  要主动与媒体交流,真正使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媒体了解民情,切实掌握群众最急、最需、最盼、最怨的事。通过媒体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广泛汇聚民智,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有效办法。要善于借助媒体提高工作效能。媒体资源使用得当,领导干部的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借媒体之力做好决策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施政参考。要借媒体之力做好形象塑造,提高政府形象的公信力。要通过媒体把政府的大政方针、计划方案、各项业绩、存在困难等各方面情况告知公众,通过媒体的沟通形成广泛共识,获得百姓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者系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让党的旗帜高扬在宣传思想阵地上

赵琳

  习近平总书记到“两社一台”视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要求,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整个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总书记指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也是对社科理论界的要求。

  一、举旗帜、强党性,时刻不忘姓“马”姓“共”

  理论武装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和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五个事关”也是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明确要求,更是对理论宣讲工作的要求。早在2013年8月19日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我们:“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并且明确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用党校姓党统领教学科研管理一切工作,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把宣讲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上,放在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上。

  二、讲政治、严律己,炼就火眼金睛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激烈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剧烈,全球性挑战增多。在西强我弱的格局下,西方国家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一些反对势力不甘心、不适应、不习惯。他们不失时机、花样翻新地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把意识形态话题借用经济、文化、社会、环保、气候等形式包装,用新自由主义解构我们的深化改革,用西方宪政民主曲解依法治国,用西方“普世”价值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否定党史国史革命史,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国内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的挑战,经济“三期叠加”的挑战,一元化指导思想遇到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遇到市场经济这个社会存在的挑战,深化改革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挑战,新媒体和传播方式的挑战等,容易引发干部群众的思想波动和认知混乱,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三个自信”,才能炼就识别一切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一是强化学习。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二是增强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宣讲工作能力。三是理直气壮宣讲好党的理论主张。面对大是大非、杂音噪音,应该明辨是非、激浊扬清,当敢于亮剑的战士,不当袖手旁观的绅士。

  三、承传统、重创新,网上网下让党的理论当家

  面对面的理论宣讲活动,一人讲、大家听的模式,我们致力于做精,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观等的宣传教育,组织省委宣讲团,对省辖市、直管县进行全覆盖式的集中宣讲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时宣讲到干部群众中去。突出对党员干部集中宣讲的重点,突出对基层干部群众宣讲的重点,创新宣讲的形式,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宣讲党的政治理论,在全省推动“百姓宣讲直通车”巡演活动深入村村寨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中领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这项工作被中宣部列入“创新百例”,讲师团荣获“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先进集体”。

  同时,积极顺应“微时代”的阅读习惯,开辟网上理论宣讲新阵地,开办“大豫讲坛”,不断增强宣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不断提高“大豫讲坛”网上微宣讲的吸引力。优化编辑理念,努力打造高质量、吸引人的原创作品,定期推出配合宣讲活动的宣讲专题,实现精准推送、分众传播。二是加大“大豫讲坛”的宣传推广力度。精心设计、连环开展推广活动,开办4个月,近3万人关注。三是开办“大豫讲坛”课堂。利用人才队伍、场所等方面的优势,开办“大豫讲坛”课堂,定期组织宣讲专家作辅导报告,线上与线下同时发力,让党的理论成为宣讲领域的最强音。

  (作者系省委讲师团副团长、教授)

 

坚持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赵增彦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牢牢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一)新闻舆论工作在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从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来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国家兴亡,舆论有责。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历来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既可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也可以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破坏国家安全的消极因素。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事关”阐明了其极端重要性——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二)党的领导内在包含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从党的地位、职责与使命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是中华民族赖以复兴崛起的“脊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涵盖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党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极端重要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势必要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领导,势必要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与包括新闻舆论在内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

  (三)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党的重要法宝、优良传统

  从党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优良传统来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归根结底在于牢牢坚持了党的坚强领导。古今中外,任何政权想要长治久安,都必须既抓好枪杆子、刀把子工作,又抓好笔杆子、大喇叭工作。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苏联分崩离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苏共自动放弃了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就在于戈氏在新闻改革中明令废止对文化宣传工作的“行政干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党都高度重视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始终强调党委主要负责人都要亲自抓舆论工作,领导干部都要高度关注新闻媒体工作。毛泽东反复指出,要加强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各地报刊要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报刊要以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为自己的使命,克服新闻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邓小平明确提出,党报党刊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胡锦涛强调,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四)承担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必须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从新闻舆论工作的现状来看,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个别栏目、个别节目出现了价值混乱、导向偏差等不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肩负着48个字的职责和使命。只有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领导,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思想认识问题;只有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领导,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只有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领导,培养和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确保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才能使媒体真正承担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

  二、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舆论工作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舆论单位把经济利益置于社会效益、媒体社会责任之上,把媒体当作经营牟利的工具;一些新闻从业者法纪观念淡薄,职业操守缺失;一些都市类报刊、广告宣传特别是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低俗、庸俗、媚俗,在舆论导向方面出现偏差失误。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增强正面宣传吸引能力

  就是要认真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创新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切实增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定要紧跟时代、放眼全球,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多创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主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既要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阐释党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又要真正反映群众的呼声与诉求,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

  (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在现代社会,新闻舆论被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新闻舆论监督水平的高低、力度的大小,不仅代表着新闻从业人员对社会道义良知的认同水平,更代表着一个社会文明开化的程度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在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基本方针的同时,也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地发表批评性报道。也就是要既敢“爱”(表扬)又敢“恨”(批评),真正做到既“爱”人民群众之所“爱”、又“恨”人民群众之所“恨”,敢于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敢于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敢于明辨是非、抑恶扬善,才能引发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才能全面发挥新闻舆论的功能作用。

  (四)强化自媒体管理控制

  做好思想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党管媒体原则,充分发挥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管理权是具体的领导权,话语权是管理权的具体抓手;话语权是基础,管理权是保证,有管理权才有领导权。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就是要管理好一切媒体。这两个坚持是全方位的,各级各类传播渠道概莫能外。时下,一些网民出于自身利益诉求,或出于低级情趣,通过互联网自媒体违规编发不良、虚假、有害甚至反动信息内容,产生了恶劣社会影响。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不但要加强对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这些传统媒体所创办的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管理,也要加强对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自媒体的管理。一方面,必须提高信息编发者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底线意识,加强自媒体内容发布管理,明确可发布与转载的范围;另一方面,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依规监管、约束,依法依规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网络欺诈、色情淫秽等违法行为,打击恶意发布、传播危害社会稳定的不良信息、有害信息行为,才能使网络空间彻底清朗起来。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涂小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多次对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针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新闻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提高国际话语权、新闻舆论人才队伍建设、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要求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们正确理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对全面领会、深刻理解贯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中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根本指导方针。

  一、新闻舆论工作党性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爱党、护党、敬党,用一个声音说话,用一个标准传播,增强看齐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保证绝对忠诚于党,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步伐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始终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穿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党的领导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着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决定着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即使不是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等,也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史、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创业历程来看,在中国,任何动摇党的领导、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和行动都是极端有害、极端危险的,什么时候党的领导得到好的贯彻,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会遭受损失、误入歧途。党的领导是保持中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指南针、坐标线,是中国社会保持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新闻舆论工作一定要坚守政治价值观的底线,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

  二、新闻舆论工作人民性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英雄,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能够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真心支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因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坚持群众观点,反映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代表群众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闻舆论工作应该走在前面,先学一步,做好表率,正确引导社会思潮。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从群众身上挖掘出真善美的好素材,积极宣传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使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打动人心、深入人心,使群众能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能够正确回应群众关切,教育群众爱党爱国。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领导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新闻舆论工作也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和立场,要转变作风,深入群众、贴近实际、融入生活,在为群众服务中提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三、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就是紧紧围绕着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建设和发展道路。而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中国共产党需要紧密团结的坚定力量和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在蕴含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唯一、核心领导力量,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建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发展成果在更高水平上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新闻舆论工作应该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条主线、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推动新闻舆论工作改革创新,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合理性,深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统一。现在确实有人人为地割裂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统一,认为党性和人民性是两回事,没有关联,这是极端错误的。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和人民共同的事业,党的执政基础、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就是紧紧围绕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促进公平正义,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系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社科学术媒体要在舆论引导中有所作为

李太淼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提出了新希望、新要求。毫无疑问,新闻媒体位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主战场,在搞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使命。然而,作为非新闻媒体的学术媒体,在社会舆论的形成、传播、引导中也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因此,社科学术期刊界也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把握学术期刊的办刊导向,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社会舆论形成、传播、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一、学术期刊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传播、引导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

  学术媒体虽不像新闻媒体那样在社会舆论的形成、传播、引导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也独具一定的功能作用。所谓社会舆论,简而言之,即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一些现象、事件、问题等的议论、看法。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不一致,由于社会信息传播的不对称,因而社会舆论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观点言论杂陈、良莠不齐的情况。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对自然界和社会中一些现象、事件、问题的实时报道、真实报道、正面宣传、正面引导,对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社科学术媒体的主要职能是刊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传播和宣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主张,引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咨政建言,解疑释惑。社科学术媒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着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

  一是学术媒体对社会舆论的间接引导作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传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进而间接地影响着社会舆论。人们发表对一些问题的观点、看法,与人们的经验判断、所受教育,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很大关系。人们越是受到先进理论、思想、观点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越高,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就越合理,越理性,越正确。否则,人们的思想认识越是落后,尤其是人们的思想认识越是受到落后的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就越迷误、越偏激。社科学术媒体传播的思想、理论、观点对人们的思想认识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学术媒体传播的思想、观点越正确越及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学术媒体对社会舆论的直接引导作用。社科学术媒体所发表的思想观点、主张有时会引发社会舆论。学术媒体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在传播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今时代,学术媒体所刊发、传播的思想、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进而会引发社会或引导社会舆论。一篇优秀的学术文章,会引起无数人的赞叹;一篇探讨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文章,会引来诸多专家学者的讨论,会引来无数读者的关注、转发。当然,一篇存在严重政治错误、方向错误的文章的发表,也会构成一次严重的社会公共事件,严重误导人们的思想认识,引发负面的社会舆论。

  二、学术媒体做好社会舆论引导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鉴于学术媒体在社会舆论形成、传播、引导中的功能作用,在新时期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学术媒体责无旁贷,应有所作为。学术媒体做好社会舆论引导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办刊方向角度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严把政治方向关。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服务意识,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利益结构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在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相互交融的今天,思想理论界也极为活跃。要特别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发表和传播反党、反国家、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要特别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发表主张全盘西化、主张全面私有化、宣扬民族分裂和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观点。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要认真把握好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的界线,认真甄别真正研讨问题与蓄意传播反动、错误言论的问题。

  二是从宣传功能看,要搞好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研究宣传。学术媒体也具备一定的宣传功能。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往往是人们关注、议论的热点焦点。作为学术媒体,要从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深度,对党和国家拟制定的或已制定的大政方针进行深入研究,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讨党和国家制定有关大政方针的合理性、必然性、必要性,深入探讨大政方针实施的具体路径、具体对策措施。一方面帮助人们解疑释惑,提升人们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智力支持服务。

  三要主动深化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深化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引导和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学术期刊要强化问题意识,强化为现实服务为社会服务意识。要搞好选题策划,着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思想问题、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寻找破解良策,并以此引导社会舆论。

  四要弘扬科学精神,着力编发精品力作。要着力编发有力度、有深度、有高度的精品力作。要通过编发精品力作,以优秀的学术作品启发人、教育人、鼓励人、引导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助推人们深化对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等问题的认识,助推人们深化对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问题的认识。要通过编发精品力作,推进有关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编发精品力作,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增进共识,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要通过编发精品力作,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要通过编发精品力作,沟通中外文化交流,推动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作者系中州学刊杂志社社长、首席研究员)

 

厚植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追求

魏雷东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新表述蕴含了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思考新认识新论断,把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新境界,这是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站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创新和加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提高新闻舆论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度和贡献率。

  一、亮明“我是谁”,紧跟“主心骨”,厚植看齐意识,认清政治定位

  “我是谁”的问题涉及身份认同问题。只有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知道了“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组织身份归属。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媒必须清楚“我是谁”,亮明“我是谁”,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一定要增强“党媒姓党”这个思想自觉。党媒只有“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才能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中,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方面,要勇于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勤于发声,千方百计形成强大舆论合力。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工作落实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保证党的信息传递及时、覆盖到位。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紧跟党中央这个“主心骨”,厚植看齐意识,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这就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爱党、护党、为党方面向党中央看起,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唱响中国声音,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弄清“为了谁”,围绕“定盘星”,厚植正确导向,把握全局站位

  “为了谁”的问题涉及原则立场问题。只有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知道了“为什么人服务”这个根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立场性问题,才能更好地找准目标方向和价值追求。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需要正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只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个方向不动摇,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原则不动摇,无论什么时候路子都不会走歪、步子也不会跑偏。新闻需要把握好方向,舆论需要转化为力量。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讲求宣传艺术,丰富报道形式,特别要加强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全面准确、及时主动地宣传取得的新成就、涌现的新典型、出台的新举措。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中国梦”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为“定盘星”,厚植正确舆论导向,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切实发挥“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只有这样,新闻舆论工作才能有人气、接地气、长志气,不断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宣传和阐释“中国梦”,就是要运用中国语言、中国逻辑、中国思维,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梦想追求大声说出来、认真讲明白。“中国梦”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认同,成为今天的主旋律,就在于这个话语体系把中华民族梦与中华儿女梦深度融合,把“大我”与“小我”高度统一,这种文化认同体现了当代中国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三、拿准“依靠谁”,筑牢“压舱石”,厚植人才优势,提升工作品味

  “依靠谁”的问题涉及队伍建设问题。只有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弄清了什么人想干事能干事、什么人干成事不出事,才能更好地培养和造就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综观世情国情党情,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国家当前发展形势一样,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可说是形势喜人、令人振奋,形势逼人、催人奋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政治保证和工作基础。作为集思想性、政治性、业务性、艺术性、实效性于一体的重要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挑战很大,需要依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工作队伍,这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把“笔杆子”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以媒体人才为“压舱石”,厚植人才优势,着力锻造新闻舆论工作“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过硬本领。新闻舆论工作者要争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讲好中国故事,在求真、求实、求细、求新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求真”就是要学到真本事,倾注真感情,使出真功夫;既要熟知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又要通晓新闻传播规律和工作方法,真心实意地去真抓实干。“求实”就是要阵地前移、重心下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动脑子,多想点子,多爬格子;了解实情,多干实事,务求实效。“求细”就是工作细心、办事细致,切实把好关把好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唯有深耕细作,才能在细微之处见精神。“求新”就是要创新驱动、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占领新闻舆论高地,唱响时代发展强音;创新思路、超前谋划、未雨绸缪,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五个突出: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指南

王鹏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经发出,立即因其全新的论述、鲜明的观点、宏大的格局、前瞻的视野,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至少具有五个鲜明特点。

  一、突出党性原则

  一是回答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地位。对这个问题,斩钉截铁。“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论述力度之强,在此前是从未有过的。展现了高度的理论自信,也划定了清晰的边界。

  二是解释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强调“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二、突出时代特征

  一是将新闻宣传更替为新闻舆论。一词之差,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认识。相对于宣传工作的管控性和单向性而言,舆论工作更体现出一种交流和互动特征。在当前的媒介背景下,新闻宣传结构有四大转变。即互动结构的高度交互性改变;控制结构的隐蔽性和离散性改变;信息格局的自媒体化改变;参与结构的平等性和非中介性改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结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是对新兴媒体的重视。从广义上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讲话的大背景,其实就是新兴媒体的兴起带来的新闻舆论格局之变,从提出三个舆论地带的划分,到推动两媒的融合,再到本次提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可以说对新兴媒体的重视始终如一。

  三是突出新闻舆论时效性。在当前的传播生态之下,媒体具有很强的即时化特征。全球化的媒体,去纸媒化的渠道,二级传播向单级传播的转化,使得媒介生态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回应民众关切。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的含义。

  三、突出舆论导向

  判断新闻舆论工作的成效,导向是否正确,是首要前提。相对于传统新闻宣传的管控性和单向性而言,当下的新闻舆论更体现出一种交流和互动特征。在这种特征之下,舆论工作容易显得杂音四起,泥沙俱下。一个表现是一些自媒体或者社交媒体之上的大V和意见领袖,屡屡以抨击与党和政府的舆论导向为着力点,隐然以反对派自居;另一个表现,就是在当前所谓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影响下,一批新闻报道和文艺作品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立场,宣传拜金主义、颓废主义、物质主义等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调。如果说前一种观点很容易被辨识出与大政方针的不同之处的话,那么后一种观点因为其隐蔽性和植入性,不易被人察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不但强调了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要讲导向,也提出副刊、广告宣传、娱乐新闻等要讲导向,一下子将舆论导向所涵盖的范围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扫除了诸多隐形的灰色地带。也在一定意义上,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连接起来。

  同时,对新时期新闻舆论的内容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要求。“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联想起春节期间所谓“回乡体”、上海女等诸多虚假新闻,这个要求的针对性一目了然。

  四、突出国际视野

  互联网诞生之初,其www的前缀即worldwideweb,就已经宣告了当下的世界是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尤其是在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信息传播地球村的特征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舆论工作的国际视野就显得必不可少。

  软实力方面,加大话语权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运用非政治化的词语进行有效宣传,是今后国际传播的重中之重。

  硬实力方面,打造国际化的新闻旗舰。话语权的提升,一个重要元素是拥有强大的话语平台,对于新闻舆论国家队来说,如何通过有益的扩张,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是时代需求,也是党和政府的期望。

  五、突出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新闻舆论人才教育。在座谈会召开之后,全国诸多高校的新闻学院教师代表接受了央视新闻联播的采访,这在新闻传播学科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对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国际新闻教育等,都将成为今后的教学重点。

  二是提高现有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是政治要求;“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是学习要求;“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是业务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是品质要求。

  三是增强当前各级干部的媒介素养。早在十几年前,原中国社科院新闻所所长孙旭培先生就说过一句话,“如果将来中学大学所有人都上媒体素养课,我们的政府官员就无须再做媒介素养培训和新闻发言人培训了,因为他们都已经学习过了”。换言之,就是当前我们的各级干部,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媒介素养知识是相对比较缺乏的。这就导致不少干部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要么手足无措,要么雷人之语频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工作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可谓是对症下药的一个结论。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以出版正能量作品为己任

陈杰

  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媒体视察,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一、出版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我们认清了使命,增强了出版的责任担当的自觉性。我们要以推出正能量作品为己任,弘扬主旋律,为社会不断输出有营养、滋润人心的好作品。

  作为出版人,我们一直牢记使命;作为河南的唯一一家地方文艺出版社,我们积极组织策划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图书。笔者想以我们围绕发轫于中原的焦裕禄精神,组织策划的系列图书,以及得到了社会积极反响的经历,谈一谈出版正能量图书的体会。

  近几年我们用不同的文学形式,组织出版了反映焦裕禄精神的系列图书,像长篇小说、传记文学、诗歌及系列丛书等。出版的长篇小说《焦裕禄》入选了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推荐的第七届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推介的百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监察局组织的首届优秀廉政文化出版物;2014年入选中纪委网站推荐书目之首等殊荣。多次重印,市场表现不俗。尤其是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焦裕禄精神的价值和引领作用。《焦裕禄》一再重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持久的经济效益。

  二、出版要坚持正确导向,要时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文艺创作与文艺出版指明了方向。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48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我们深刻认识到,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认清出版文艺出版工作的职责与使命。

  随着出版社转企,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被重视。作为出版人,对一个选题的立项,我们首先考量的是坚持导向,坚持社会效益。

  还以《焦裕禄》为例。大家知道,焦裕禄精神发轫于我们河南,数十年前,在河南兰考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身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同志带领着乡亲们栽泡桐、治盐碱、堵沙口、治风灾,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全心全意为民的精神影响全中国。

  近年来,我党领导人一直在倡导焦裕禄精神。尤其是2009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专程赶赴焦裕禄纪念园,瞻仰焦裕禄纪念碑,参观焦裕禄事迹展。他感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焦裕禄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定格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过时。”河南省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活动,把学习焦裕禄、培育中原人文精神作为文艺乃至整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出版这样一部反映焦裕禄光辉事迹、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作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深刻领会焦裕禄精神的本质和内涵,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用焦裕禄同志的优秀品格和良好作风对照自己、反省自己、激励自己,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奋斗、奉献和创业精神,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时代前进的步伐,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得知作家何香久先生有创作《焦裕禄》的意向,我社非常重视,立即向河南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了情况,得到了河南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大力支持。省委宣传部领导对选题的策划提出了具体指导性意见,《焦裕禄》也被列为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

  三、弘扬时代精神,以创新作品内容来打动人心

  弘扬时代精神的作品,如何打动人心,润物无声,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是我们时常思考的。尤其是文艺作品如处理不当往往会流于说教,作品的正能量传递弱化,社会效益也无从谈起。尤其是关于焦裕禄,有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报告文学《县委书记的榜样》,有电影《焦裕禄》。焦裕禄这个形象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定了性,甚至定了形。而焦裕禄一生的经历是历史存在的,又不容许进行大的虚构,在此基础上的写作,如何出新,使焦裕禄精神对读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空洞的说教是没有任何力量的。作为主旋律出版物,一定要在内容上下功夫。《焦裕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仅全方位展现了焦裕禄多彩传奇的一生,对焦裕禄青少年时期鲜为人知的经历进行了生动的展示,而且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努力向深处挖掘焦裕禄身上独有的人格魅力,丰富了焦裕禄作为大地之子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再是一个贴了标签的人物,不只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工农干部,而是一个进过大学校门,经历过大工业历练,尊重科学技术,兼具人文情怀,同时忘我奉献的立体人物形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毋庸置疑,长篇小说《焦裕禄》用文字生动还原了这位“大地之子”的本来面目,写出了新意。它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焦裕禄顽强、务实、仁厚的人格魅力,更触摸到了他精神的质地和硬度。而他那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的,这个宗旨永远不会变”“我们干部队伍里如果蛀虫多了,老百姓有可能永远过不上好日子”,等等,更有着鲜明的现实指向。可以说,正因为贴近百姓,温暖人心,《焦裕禄》这部主流意识形态色彩鲜明的长篇小说才能真真切切地让人动心、动情,从而在获得专家好评的同时,又抓住了读者的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作品广受评论家好评、得到读者认可、获得社会效益的坚实基础。

  四、服务大局,鼓舞士气,主旋律出版要契合时机

  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出版社在策划这类图书的时候,要有“先行一步”的前瞻性眼光,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配合党和国家的宣传重点,做足准备工作。河南文艺出版社选择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将长篇小说《焦裕禄》推进市场,强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正契合了时代精神,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其后,我们又策划出版了传记文学《焦裕禄传》,入选了中宣部、出版总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双百工程,国家出版基金;出版了集焦裕禄精神之大成的31卷本的《焦裕禄精神文献典藏》等。

  出版正能量作品,是我们的职责与担当。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48字讲话精神为指导,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积极的舆论环境而尽心尽力。

  (作者系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